在经历取保候审这一刑事诉讼中广泛采用的一项强制措施后,倘若当事人在这期间遭遇了起诉,那么他们就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积极参与诉讼活动。尽管取保候审给嫌疑人或被告人带来了短暂的自由,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比如随时接受传唤和询问,严禁逃避侦查,以及不得干扰证人作证等等。当面临在取保候审期间被起诉的情况时,当事人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准时出席法庭审理,并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若对起诉内容持有异议,当事人还可考虑委托律师为其辩护,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法院判决有期限吗
取保候审有着明确的时限规定,这一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在此期间,对于案情的侦查、起诉以及审理工作都不得有所中断。一旦发现行为人不应再受到刑事追诉或取保候审期、监视居住期限届满之时,应立即解除相关措施。而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之际,也须按时地告知被取保候审人、监视居住人和相关单位。以下情况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依法获得取保候审:
1、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害性增加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同样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已届满,案件仍未审结完毕,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取保候审的执行工作将由公安机关负责。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被采取保释措施的等候审判期间,倘若遭遇指控诉状,当事人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全力以赴地配合司法案件的审理过程。他们既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要遵纪守法,准时到案受审或者接受相关调查,绝对不能有任何躲避公安机关追捕或者妨碍证人作证的行为。面对可能到来的法庭起诉,辩护人务必正视法律责任,积极参与庭审活动,提供有力证据,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外,当事人也可以选择聘请律师作为辩护人,为其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建议。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