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够获得保释(即取保候审)须根据案件的实际状况与相关法律条款进行判断。如果被怀疑或被告涉及到的罪行并没有逃脱调查、被提起公诉甚至审判的可能性,并且也不会对社会稳定或者公共秩序构成不利影响,那么通常情况下是有可能向司法机关提出取保候审请求的。
然而,针对因为发布特定内容而引发的犯罪行为,例如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的言论,法院将会对这些言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发微信辱骂我可不可以起诉
完全可以。在网络空间中所产生的侮辱性言论和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侮辱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若遭受的侮辱程度相对较轻,且尚未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下,该行为便构成了一种侵权行为,同时也可能涉及到违反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问题,受害人有权向相关方面提出诉求,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恢复自身名誉,并且还需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相应的赔偿。
然而,若侮辱行为的情节极其恶劣,已经达到了构成侮辱罪的标准,那么受害者就有权利向司法机关申请追究加害方的刑事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