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明文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这一犯罪行为,即便在没有获取任何经济收益的情况下,只要其行为构成了严重的情节,也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需要附加罚金或单独罚款。
至于具体的判刑标准,将会全面考虑包括犯罪行为的发生次数、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程度在内的各种犯罪情节。在量刑过程中,法官会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严谨的判断和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帮信罪未获利需要请律师么
在探讨关于“帮信罪”的案件中,聘请律师的确切价值如何,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该案所寄予的期望。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帮信罪”并非严重的刑事犯罪。
其次,若当事人本身持有强烈意愿,希望能够获得缓刑或者不起诉的处理,那么聘请律师无疑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律师与侦查机关、司法机关的有效沟通及辩护工作,有望实现理想的诉讼效果。在“帮信罪”的案件中,争取取保候审、减轻刑罚乃至缓刑的可能性相当之高,而律师则有权会见当事人、查阅并复制相关案件卷宗,以便及时掌握公安机关的调查进展。律师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以期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化的权益。关于“帮信罪”的构成要素,只要正犯的行为满足构成要件且属违法行为,无论其是否具备责任,亦不论其是否存在故意,只要帮助行为与正犯的不法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帮助者明知正犯的行为及其后果,即可判定帮助犯的成立。只要现有的证据显示他人(正犯)确实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不法行为,根据“限制从属性说”的理论,实施帮助行为的人便构成帮助犯。
至于他人究竟为何人、是否已被查获、是否具备责任等因素,均不会影响到帮助犯的成立。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协助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即便是在未从中获取任何收益的情况下,其情节严重者仍可能面临最高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事惩罚,同时还须承担相应的罚金责任。在量刑阶段,法院会以犯罪行为的发生次数、给受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其对社会所带来的潜在危害等多方面因素为参考,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量。最后,由庭审法官依据相关司法解释,依法依规来作出公正且合理的判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