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具体哪天过期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可知;取保候审期限自启动之日起算,而最长期限不得超出十二个月。因此,取保候审的时限通常是以决定取保候审的那一天开始计算,且最长不能超过十二个月。若超过此期限,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至于具体的过期日期,则需依据各案的决定日期及期限进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具体金额是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需缴纳保释金的最低限额不得低于人民币一千元整。实际保释金额应结合保障法庭审判程序得以顺利推进所需金额、犯罪嫌疑人物理上的危险性、案件的严重程度和层次、可能处罚的轻重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量并最终确定。对于涉及经济犯罪、侵犯财产权益的犯罪行为或其他导致财产损失的犯罪行为,可按照涉案金额或直接财产损失金额的一至三倍来设定保释金的金额标准;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刑事犯罪,则需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将保释金的金额标准设定在人民币两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
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条款所明确表示:自取保候审程序启动那一日开始,计算其使用期限。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最长期限是不允许超越十二个自然月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取保候审”这一措施的执行时间是从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当日(即日)开始计算,当然,最长也不能超过整整十二个月。倘若在此期间界限之外,那么相关部门应当迅速终止取保候审的执行并解除相应的措施。然而,具体到实际操作阶段,确定是否过期还需要结合各案件的实际决定日期及其特定期限来加以确定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