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视权是否包括接走孩子的权利
当非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希望行使他们的探望权时,他们需要先征得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同意,才能将孩子接离身边。
在离婚之后,具有非直接抚养子女资格的父亲或者母亲享有健康的探望权,而另一方则有义务提供协助。
关于如何具体行使这一探望权以及何种时间合适,当事人双方可以签订协议书进行约定;
若未能达成共识,则应交由当地的人民法院进行判决。
如遇间接抚养方在行使其探望权的过程中,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能积极配合的情况,有探望权的一方有权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于拒不执行涉及子女探望的判决或者裁决的,当事当地的人民法院有权对具有协助义务的个人和团体实施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然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强制执行仅仅针对的是那些拒不履行协助责任的个人和团体,而并非触犯法规的子女本身。
因为在探望权纠纷案中,涉及到个人的人身权利保护,必须审慎处理,以避免对子女身心健康产生额外的困扰。
另外,假如孩子已经超过8周岁,具有了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此时的人民法院应主动征求子女的意见,如果得到明确反对探望的反馈,就不应强行执行探望权。
如果父亲或者母亲探望子女,由于某些原因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探望人的身体状况或行使探望权时的不当行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中止对该方的探望权;
而待有害因素解除之后,应立即恢复该项权利。
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影响子女身心健康的原因通常包括:
(1)探望权人是残疾人士或是有行动限制的健康问题者;
(2)探望权人患有爆发性的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导致对子女健康的潜在威胁;
(3)探望权人在行使探望权的同时,侵犯或者犯罪孩子的利益;
(4)探望权人和孩子的关系极度恶劣,孩子坚决拒绝接受探望的情形;
(5)其他任何可能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危害的因素。
只有在确认探望权的行使会给子女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才能够依法停止探望权的行使。
除此之外,任何诸如父母双方关系恶化,或探望权人未能按期支付家庭开支等因素都不应该成为中断探望权的合理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探视权是否可以强制执行
关于探望权之强制执行处置方面,必须遵循以下之原则:虽然法律赋予了父母的探访权强制实施的可能性,然而在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够通过直接强制手段侵犯子女的人身权益或对其探察行为进行干涉。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单纯地将孩子强行带至具有探望权利的一方身边。反之,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更为温和的方式,比如通过罚款、拘留等形式以直接推动法院对于那些拒绝配合另一方行使探望权者采取相应的强制处置措施,使得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并协助对方行使探望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未获得直接抚养权的父母需要得到直接抚养方的许可才能行使探望权利。该行为可以通过双方签署协议或者由相关司法机构进行判定来实现。同时,直接抚养方应该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以确保探望权利能够顺利实施。如果任一一方体现在此过程中的阻碍作用,都可以采用法律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拒绝履行相应义务的个人以及组织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戒,但是这并不涉及到子女本身。对于年龄超过八周岁的儿童,他们的意见也应当被充分考虑在内。如果探望行为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那么探望权可以暂时予以暂停。探望权的暂停条件主要包括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对子女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亲子关系严重恶化等因素。通常情况下,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或者经济方面的困难不会成为终止探望权的正当理由。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