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逃逸如何定责
在交通肇事中,若责任人存在逃逸行为,则应当承担事故发生时所应负担的全部民事或刑事责任。
在此前提下,若能够有力地提供相关证据明确表明其他相关当事人在事故中亦存在过失,那么可以相应地减轻该责任人所受的法律责任。
然而,倘若能证实逃逸方在事故后曾蓄意破坏现场,伪造证据或者毁灭证人,则不应予以减轻其所面临的法律惩罚。
以上是对事故责任认定法律条款的详细解读和诠释。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二、交通事故逃逸被抓怎么判
依据中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凡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引发重大事故,致多人重伤、死亡情况出现,或给公共及私人财产带来重大损害者,此肇事者可能面临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惩罚。
然而,若该肇事者在此后选择逃离现场,即所谓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行为,又或者产生其它特别严重的恶劣情节,那么他将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但不超过七年的有期徒刑处罚。若因该肇事者的逃逸行为而导致他人死亡,那他则将可能受到七年以上刑期的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如发生肇事者逃逸现象,则应由该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并可能面临相应的民事或刑事处罚。然而,如果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存在其他责任人的过失行为,那么可以适当减轻逃逸者的责任。但是,如果逃逸者在事后试图篡改事实真相、毁灭相关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那么他们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将不会因此而有所减少。这一解释清晰地阐述了在事故责任认定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律责任分配原则。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