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诉讼如何进行上诉
若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发出的第一顺序判决结果表示不满,则其有权利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的十五日之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异议。
同样地,如果该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做出的第一顺序裁决持有不同意见,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即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的十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经过上述时长的期限,未提出上诉的当事人,其第一次审理获得的判决或裁定已经产生法律效应。
因此,在行使上诉权利以及申请上诉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四个基本准则及条件:
首先,上诉申请人须为适当人选;
其次,上诉人针对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必须属于法律明确规定允许进行上诉的范畴;
第三,上诉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
最后,上诉请求必须以符合法律规范之诉状向上级人民法院提交。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在处理行政诉讼案件过程中,被告人需要承担举证的责任,这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且与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举证责任有明显不同之处。一旦被告无法充分地证明对原告所做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合乎法律规定,即无论从程序执行还是实际操作,这种情况都被视为举证不够充分,从而很可能导致败诉的结果。
同样的,若被告未能及时完成举证工作,则将面临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以提供证据为例,倘若被告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相关资料,法院便倾向于判定该情况下被告并未履行举证义务;针对开庭期间未到场进行证据展示的情形,法院会审慎判断并认定该证据无需被纳入考虑范畴之内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