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债款。由于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届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后作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后,虽然债务人下落不明,但经债权人申请,法院可以强制执行为债权人清偿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九条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证,由执行员传唤双方当事人当面交付,或者由执行员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有关单位持有该项财物或者票证的,应当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有关公民持有该项财物或者票证的,人民法院通知其交出。拒不交出的,强制执行。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第十七条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二、债务人失踪就是失信吗
债务人的失踪行为本身与信用缺失并非直接等价关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之规定,当有关各方未能严格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或其履行程度达不到约定标准时,均须为自身的违约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债务人下落不明,那么其是否能够切实履行到期债务便无法得到明确答案,然而这一状况尚需经过法律程序来确认其是否构成实质性的违约,以及其所应负担的违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条详细列举了当事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各种情况,但并未直接涉及到债务人失踪的特殊情况。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倘若债务人下落不明,债权人可能需要借助法律手段,例如向法院提出宣告债务人失踪的申请,以期依法妥善解决债务问题。因此,尽管债务人的失踪行为有可能对其履行债务的能力产生影响,但要判定其是否构成信用缺失还需结合具体情境及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分析。在缺乏更多相关信息的前提下,我们不能轻易地将债务人的失踪视为信用缺失的表现。作为债权人,您应该采取合法途径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若您欲采取法律手段追回欠款,可直接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鉴于债务人可能已下落不明,法院通常会在立案之后以公告送达的方式传唤债务人出庭应诉。若公告期满后,债务人仍未到庭应诉,法院将针对借贷关系明确的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缺席判决。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仍然下落不明,但只要债权人提出申请,法院便有权强制执行,为债权人清偿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