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经立案之后,关于嫌疑人拘留期限的问题,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判断。通常而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安机关倘若遇到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员具备以下各方面条件之一,则具有先发制人地实施拘留权力:正处于预备阶段的犯罪,或是犯罪行为已经发生但尚未被察觉的;被害人或现场目击者明确指出其为罪犯的;在其住所或周围环境中发现了犯罪证据的;犯罪行为发生后,嫌疑人试图自杀、逃离现场,或者在逃亡过程中的;存在销毁、篡改证据,或者串通口供的可能性的;无法提供真实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的;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团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公安机关在拘留嫌疑人之后,若认为有必要进行逮捕,应在拘留后的三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交审查批准申请。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一天至四天。针对那些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团伙作案的重大嫌疑人员,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甚至可以延长至三十天。
人民检察院在收到公安机关提交的批准逮捕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做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如人民检察院未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在接获通知后立即释放嫌疑人,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告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进一步侦查,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嫌疑人,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拘留的条件】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刑事案件立案侦查终结后会怎么处理?
在当前的实务操作中,关于指控犯罪的刑事案件的处理程序主要呈现出以下两种情形:
首先是依法将案件资料移交至法院进行审理和审判。
若公安机关经细致调查,充分掌握了确实可靠的证据,并且据此判定犯罪嫌疑人有明确的犯罪行为亟待惩处,那么该案就应依据法律规定,依法将案件相关信息及证据材料进提交至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和起诉。
其次则是在侦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该案并不能证明其犯罪嫌疑人负有刑事犯罪责任或者无法实施进一步的追责程序,应当立即对该案做出撤销决定,并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释放,以此确保司法程序公正公平,避免对无辜者造成不必要的打击。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的,应当记录在案,随案移送,并在起诉意见书中写明有关情况。
第一百六十三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三、刑事案件立案后如何撤销
刑事案件立案后,嫌疑人拘留期限据实判定。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者,若其涉预备犯罪、已犯未觉、被指认、住所藏证、逃逸自杀、企图销毁证据、身份不明、或涉流窜、多次、团伙作案嫌疑,可先发拘留。
四、刑事案件立案后如何撤销
在刑事案件立案后,撤销案件的途径会根据案情性质、审理阶段以及具体情况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若公安机关管辖并立案调查的案件,出现特定情境下,可以批准撤销:1.行为情节微小且无严重危害性,按法理标准不被认定为构成犯罪;2.针对犯罪行为的追究时限已经超过履行期;3.已按照大赦命令免除刑罚责罚;4.依据刑法规定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行为,但未有受害者提出控告或撤回控告;5.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身亡;6.其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同样地,若检察机关直接立案调查的案件,符合以上列举的任何一种情况,亦可由检察机关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撤销刑事案件是一项严谨的法律程序,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刑事案件立案后,嫌疑人拘留期限据实判定。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者,若其涉预备犯罪、已犯未觉、被指认、住所藏证、逃逸自杀、企图销毁证据、身份不明、或涉流窜、多次、团伙作案嫌疑,可先发拘留。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