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状况之下,承担子女抚育责任的父母需要持续向其提供至年满十八周岁成年人的基本生活费用。
然而,若子女已经超过十六周岁却未达十八周岁,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和创造力获取主要的生活来源,同时还能够维持当地普通民众所普遍达到的生活水准,那么做父母者就可以选择暂时或永久中止对孩子的抚养费用的支付责任。
除此之外,即便子女已然成年,但由于无法自食其力独立生存,例如尚在就读高中及以下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亦或是因为丧失或部分丧失了劳动能力等非其本人意愿所造成的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状态的情况下,他们的父母仍然有义务继续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扶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二、双方离婚后孩子的户口要怎么办
在依法离婚之后,子女的监护和养育权力便理所当然地归属于其法定抚养人处。
与此同时,子女户籍亦应随之变动,以便确保各项权益不受影响。
若未成年子女尚未成年满18岁,依照相关规定,必须有其生父或生母代为履行户口转移手续。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须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以避免任何可能对儿童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发生。
当子女年满18周岁时,他们即享有了独立负责自身事务,包括户口转移在内的权利。
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迁往何处,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相应申请,仅需携带个人身份证明文件以及户口簿等资料进行办理即可。
对于已达到18周岁的青年而言,他们具备了申请设立个人户口之资格。
在此情况下,他们只需提交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及户口簿至当地派出所,便可顺利完成户口迁移流程。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三、双方离婚后抚养费怎么给
通常情况下,父母需抚养子女至18岁,提供基本生活费用。但如果16至18岁子女能自力更生,维持当地生活水平,父母可中止抚养费支付。此外,即使子女成年,若无法独立生活,如仍在高中以下学习或因非自愿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父母仍需继续提供经济支持。
四、双方离婚后抚养费怎么给
解除婚姻关系之后的抚养费用支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抚养费的具体金额需根据未成年子女的实际需求程度以及父母双方的经济承受力以及所在地的实际生活水平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具备稳定工资收入的家长来说,他们需要承担每月总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子女的抚养费,这个比例一般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间;而对于那些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家庭而言,抚养费的金额就在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的基础上,合理评估并参照上述比例来确定。
其次,抚养费应当按照固定周期进行支付,即每月或者每周进行一次支付;但是在特定的场合下,例如在某种紧急情况下,对抚养费进行一次性的支付并非不可取。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抚养费的支付并非一成不变,一旦出现某些特定情况,比如未成年子女生病需要医疗开支,或者未成年子女就读于高收费学校,这些都可能导致现行抚养费用无法满足未成年子女的现实需求,此时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就得到保障,他们有权向法院申请提高抚养费。最后,作为抚养费支付方的家长,一旦出现特殊情形,如经济状况严重恶化或者手中经济压力过大,无法继续承担抚养责任,此时他们同样有权向法院提出减少抚养费的数额的申请。
通常情况下,父母需抚养子女至18岁,提供基本生活费用。但如果16至18岁子女能自力更生,维持当地生活水平,父母可中止抚养费支付。此外,即使子女成年,若无法独立生活,如仍在高中以下学习或因非自愿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父母仍需继续提供经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