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方肇事逃逸找到人后不露面怎么办
肇事后逃离现场却始终未曾现身的行为无疑是极不负责任之举。在此情况下,作为受害方,您有必要立即向负责处理此次事故的交警部门进行如实反映,请求他们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若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员应当第一时间停下车辆,保留事故现场;若是造成他人人身伤亡,则必须立即实施救援行动,并立即通知执勤的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而在救援过程中,因抢救伤员需要变动现场的,必须明确标注位置。
同时,乘车人和路经车辆驾驶员以及路经行人亦应对此行为提供援助与配合。倘若肇事者有意逃避现身,交警部门有权依照实际情况及相关证据,对其采取强制传唤等措施,并据此对其进行责任判定和相应的处罚。
此外,您也可选择通过法律途径,例如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期让对方承担起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肇事逃逸,极不负责。受害方应立即向交警部门报告,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肇事者须停车保护现场,伤人则施救并报警。变动现场需标记。路人、乘车人及过路司机应协助。交警可强制传唤逃逸者,追责处罚。您亦可诉诸法律,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
二、对方肇事逃逸我方应如何处,怎么规定的?
由于对方发生了肇事逃逸这一行为,对于我们这边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刻报警进行处理。
在警察着手调查并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及相关驾驶人员之后,会在十天之内出具一份详细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根据这份认定书所作出的事故责任划分,如果认为是由肇事逃逸的那辆车负有主要责任,那么就应当由该汽车的所有人投保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或者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代为垫付受害者所需的医疗费用。
在垫付了相应款项且完成追讨程序后,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会将保留对交通事故责任人的进一步诉讼追责权。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三、对方肇事逃逸后又返回该怎么判
对于肇事逃离现场后再返回事发现场的情况,其判决结果将会依据诸多复杂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首要的是要看这次事故所引发的后果,这包括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以及财产损失的规模等等。倘若这个事件导致了人数众多的人受伤甚至死亡,亦或是给公共或私人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而且肇事者在这场事故中承担着主要责任乃至全责,那么他之前的逃逸行为无疑将加剧法律对此类行径的惩罚力度。不过,尽管有返回现场的情节存在,但是在量刑过程中,这或许可以被视为一个酌情减轻处罚的参考因素。然而,无论如何,肇事者的逃逸行为本身已经构成了对道路交通法规的严重违反。在实际的量刑环节,法院会全面权衡肇事者返回现场的主动程度、返回之后的行为表现以及他们对事例调查和处理工作的配合程度等多个方面。总而言之,这类事例的判决结果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案情依法作出公正裁决。
肇事逃逸,极不负责。受害方应立即向交警部门报告,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肇事者须停车保护现场,伤人则施救并报警。变动现场需标记。路人、乘车人及过路司机应协助。交警可强制传唤逃逸者,追责处罚。您亦可诉诸法律,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