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情况下,肇事者为了逃避责任而选择让他人代过,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严重违法,同时也是对受害者及其家人的不尊重和不负责任。对于交通肇事案件来说,肇事者的逃逸行为或许已经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条例,这便涉及到了罪行认定的问题。
根据《中国刑法》的相关条款,因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而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人员受伤或死去,或者给他人及公共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的,应判处3到7年不等有期徒刑或者拘留;而如果交通肇事者事后遗弃现场并逃离,或者存在其他恶劣性质的示范影响,那判刑则会更重一些,最轻也要3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除此之外,如果因为逃逸行为最终导致他人死亡的话,那本身的处罚也就更为严苛,至少要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次,在绝大多数状况下,代替他人承担过错或者顶替行凶的行为会被归类于包庇罪的范畴,属于是故意帮助罪犯隐瞒事实真相的违法行为。而这种行为在我国现行的《刑法》中也有所规定:当行为人明知道有人实施犯罪活动却依然为他们提供藏身之处,转移财产,帮他们躲藏起来或者伪造证据进行包庇时,最高将会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情节过于严重的话,刑期则会适当延长。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任何场合,肇事逃逸甚至指使他人顶罪等此类对社会秩序和公正的破坏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者逃避责任,让他人代过,既违法又不尊重受害者。在交通肇事中,逃逸行为可能触犯法律,涉及罪行认定。逃避不是解决之道,应正视责任,给予受害者及其家人应有的尊重与负责。
二、肇事逃逸找不到人怎么去赔偿
在遭遇交通事故且肇事车辆逃逸的紧急情况下,受害方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首先需要做的便是选择报警以寻求警方协助,寻求通过调查来锁定责任主体并追查肇事者的下落和责任;
其次,在尚未明确责任主体,在确认仅为机动车受损的情形时,机动车的所有权人或被保险人有权直接向保险公司进行投诉报告,只需在所投保的机动车损伤保险有效期内,即可对承保保险公司直接提出索赔要求,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将依据保险合同规定,对涉及的直接经济损失支付约百分之七十的赔偿金。
《民法典》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肇事逃逸找别人定罪怎么判
此种行为简称顶包,乃是严格意义上的非法行为。肇事行为人倘若选择逃避责任,理应承担起相关的法律后果,如果找到他人替自己定罪,这便构成了包庇罪行。对于那些肇事逃逸的人员,需要根据事故所造成的严重性来决定其应受的刑事处罚。若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那么他们将会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若是因为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那么他们将会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至于那些为其定罪的人,他们将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惩罚;如果情节严重的话,他们将会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在司法机关处理这类事例的过程中,他们会全面考虑到各种因素,如犯罪情节、认罪态度等等,以便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肇事者逃避责任,让他人代过,既违法又不尊重受害者。在交通肇事中,逃逸行为可能触犯法律,涉及罪行认定。逃避不是解决之道,应正视责任,给予受害者及其家人应有的尊重与负责。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