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与坦白皆为减轻量刑考虑的酌定情节,然而,待到自首或坦白完成之后,是否能够获得缓期执行的判决,这便需要根据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考量。一般而言,倘若犯罪行为的性质相对轻微,犯罪者具有真诚的悔过之意,并且被判定无再次犯罪的风险,同时宣告缓期执行也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时,那么此种情形下,判处缓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例如,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便有如下规制:针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人,只有在同时满足下列所有条件的前提下,才可宣告缓刑,而对于其中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正在怀孕的女性以及年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更应予以缓刑:
(1)犯罪情节相对较轻;
(2)具备真诚的悔过之意;
(3)被判定无再次犯罪的风险;
(4)宣告缓刑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然而,最终是否能够获得缓刑的判决,仍需依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相关证据以及被告人的个体状况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自首与坦白虽为减轻量刑情节,但缓期执行需综合考量。若犯罪轻微、有悔意、无再犯风险且不影响社区,可判缓刑。如《刑法》规定,对拘役、三年以下徒刑者,满足条件可缓刑,特别关注未成年、孕妇及七十五岁以上老人。最终判决需结合案情、证据及被告人状况综合评估。
二、认罪认罚后检察院如何做呢
在认罪认罚案件被移交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之后,检察院应当尊崇以下职责:
1.对于犯罪嫌疑人所享有之诉讼权利以及认罪认罚的相关法律规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予以明确告知,以便维护其程序性选择权;
如有必要,还需对此进行充分说明与解释。
2.检察院应积极主动地征询犯罪嫌疑人和他们的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关于相关事宜的意见,对相关内容做详细记录并附入卷宗。
3.对于那些认罪认罚且无争议,无需判处刑罚的轻微刑事案件,检察院有权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同时,检察院应当注重对案件量刑的预先判断,尤其是对其中可能适用免于执行刑罚的轻微刑事案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策。
4.如果检察院决定向法庭提起公诉,那么起诉状中应当明确记载被告方的认罪认罚状况,同时提出初步的量刑建议,并且必须将认罪认罚具结书等相关资料一起提交。
关于量刑建议的具体文书可以另外制作,但同样可以直接在起诉状中予以体现。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二十七条
听取意见。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下列事项听取犯罪嫌疑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的意见,记录在案并附卷:
(二)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从宽处罚的建议;
(三)认罪认罚后案件审理适用的程序;
(四)其他需要听取意见的情形。
三、认罪认罚后一般会怎么判
被告人自愿承认罪行并同意接受相应惩罚,这既属于法律所规定应予允许的从轻情节之一,同时亦取决于众多复杂因素对于最终判决的深远影响。
具体而言,原委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这些都是衡量量刑轻重的重要依据。
例如,举凡严重犯罪与轻微犯罪之间,在惩处力度上便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二,犯罪者的悔过之心及其是否积极采取措施对受害人进行补偿等因素也将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若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且被告人能够真诚地承认罪行并愿意接受惩罚,那么他/她很可能会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甚至有可能被判以缓刑。
然而,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被告人的认罪认罚态度并非必然导致最低限度的刑罚,而是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内给予适当的从宽处理。
最后,法院将根据全案的证据材料及其他相关情节,依法独立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总的来说,被告人的认罪认罚仅仅是影响量刑的诸多因素之一,而非唯一决定性的因素。
自首与坦白虽为减轻量刑情节,但缓期执行需综合考量。若犯罪轻微、有悔意、无再犯风险且不影响社区,可判缓刑。如《刑法》规定,对拘役、三年以下徒刑者,满足条件可缓刑,特别关注未成年、孕妇及七十五岁以上老人。最终判决需结合案情、证据及被告人状况综合评估。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