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条件

最新修订 | 2024-09-23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争取不起诉: 1.犯罪情节轻微,如涉案金额较小、参与程度较浅、获利较少等; 2.具有自首、立功等情节; 3.系初犯、偶犯,且已悔过并退赃; 4.主动坦白,并非故意犯罪(受误导或欺骗); 5.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或证据不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判断。如果你需要法律帮助,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条件

一、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条件

关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寻求不起诉的条件,通常涵盖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若犯罪情节轻微,例如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少、参与程度较浅、未从犯罪活动中获得重大收益等情况,并且犯罪分子具备自首立功表现,或者属于初次犯罪且偶发,真诚地表达悔过之意并积极退还赃款赔偿损失,那么便有可能争取到不起诉处理方式

其次,倘若在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之前,犯罪分子能够主动坦白自己的犯罪事实,或者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其犯罪行为并非出于故意,而是由于受到误导或欺骗而参与其中,同样存在着争取不起诉的可能性。

再者,如果有充足的证据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并不符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或者证据不足以支持对其进行起诉,那么也有可能达成不起诉的处理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不起诉条件:情节轻微(如小额资金、浅度参与、无重大收益)、自首立功初犯偶发、悔过退赃;主动坦白、非故意犯罪(受误导或欺骗);行为不符罪状或证据不足,均可能争取不起诉。

二、帮信罪如何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刑法法规,"帮信罪"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针对此类犯罪行为,司法部门有权判处犯人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同时可附加罚款措施。

在定罪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确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满足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

具体来说,这包括了两个基本方面:

第一,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被告人为实施网络犯罪提供了实际支持;

其次,被告人需要明确意识到他的行为是在协助网络犯罪,并且他是出于故意而为之。

除此之外,还需要证明被告人的行为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方能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帮信罪如何证明证据不足的情形有哪些

关于帮信罪中的证据不足问题,较为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果不能够充分地证明涉案人员确实明知他人正在借助于信息网络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则这就构成了关键因素的缺失。诸如,并无直接的证据能揭示嫌疑人已清楚地了解到对方的犯罪意图或者已经实施的犯罪活动。其次,当涉及到对犯罪事实的认定时,假如缺乏能够证明涉案人员所提供的帮助行为与受助方的犯罪结果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联性的证据材料的话,那么同样有可能使得证据不足以证明涉案人员的犯罪嫌疑。此外,对于涉案人员通过犯罪行为获得的非法收益部分,倘若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其金额以及来源都和帮信行动有着直接的联系,那么也将增加认定罪责的难度。归结来说,证据不足往往体现在关键事实缺乏直接且有效的证据支持,因此无法构建起完整而严谨的证据线索,从而证明犯罪构成要件成立。然而,每个事例的特殊性需要我们结合全案证据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判断和评估。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不起诉条件:情节轻微(如小额资金、浅度参与、无重大收益)、自首立功、初犯偶发、悔过退赃;主动坦白、非故意犯罪(受误导或欺骗);行为不符罪状或证据不足,均可能争取不起诉。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9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总结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597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条件
一键咨询
  • 175****53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2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4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3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6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2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8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5****56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2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4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1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7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4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4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2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连云港178****129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6****852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52****525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条件?
帮信罪可以通过积极的向检察机关提出不予起诉法律意见书的方式争取不起诉条件,相关的意见书应当附带相关证明材料,向检察机关证明自己确实是符合不起诉的条件的。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条件,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帮信罪如何争取检察院不起诉案件
如果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时,或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的可以不予起诉,若是依旧不知道帮信罪如何争取检察院不起诉案件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97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帮信罪怎样争取不起诉?
涉嫌犯帮信罪者若是想要争取不被起诉,可以在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向检察院提交相关证明自己的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应被认定为犯罪等证明自己满足不被起诉的材料。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老师让我们列举并阐述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我不知道相关问题是怎样规定的。所以现在向大家了解一下。
[律师回复]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1.行为种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均属于混淆行为: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权利之一。商标法对注册商标权的内容、行使方式、保护范围作了专门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禁止,其立法意图是编织更严密的法网,使这种行为受到来自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两方面的防范和制裁。因此,在法律责任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此种行为依据商标法加以处罚。若不能适用商标法制裁,而行为人确实对他人注册商标造成损害的,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追究法律责任。
(2)与知名商品相混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7月6日发布《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对保护知名商品作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所谓“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所谓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是指知名商品独有的与通用名称有显著区别的商品名称。
法律、行政规章之所以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进行保护,是因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是权利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在使用过程中,权利人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进行宣传,才使其由普通商品成为知名商品。他人擅自制造、使用、销售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目的在于利用其良好的商品信誉和一定的知名度推销自己的商品或牟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不正当属性是显而易见的。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归属,在有多人主张权利时,应当依照使用在先的原则予以认定。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企业名称及自然人个人的姓名,是其拥有者最具特色的、最基本的识别性符号。企业名称权及姓名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人格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企业名称和生产经营者的姓名是区分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来源的重要标志,它能反映出该企业或该生产经营者的商品声誉及商业信誉。他人若要使用(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必须取得合法所有人的书面同意。擅自使用行为不仅侵犯他人的合法在先权利,也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对市场竞争规则的破坏。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明文禁止。
(4)伪造、冒用各种质量标志和产地的行为。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规章的规定,中国质量标志主要包括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及名优标志。
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是指企业通过申请,经国际国内权威认证机构认可,颁发给企业的表示产品质量已达认证标准的一种标志。使用认证标志,可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增强用户的信任度。未经认证而伪造、冒用认证标志不仅践踏国家商品质量认证制度、使其形同虚设,而且还可能使含有事故隐患的商品流入市场,危及用户和消费者的生命或财产安全。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此种行为作为严重违法行为予以禁止。
名优标志是一种荣誉性质量标志。国家给予产品的名优标志有金质奖章荣誉标志、银质奖章荣誉标志、“优”字标志三种。只有按照法定程序,经专门机构认定,方可获得并使用。伪造、冒用名优标志,有悖于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是十足的欺骗性行为,因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
产地名称是表示某项产品来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说明性标志。当产品质量、特点与其产地存在某种固定联系时,产地名称所反映的不仅是产品与其产地之间的外部联系,同时还揭示出产品质量与产地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时产地名称对产品质量而言不仅具有象征性意义,还具有区别功能,因此受到法律以及国际公约或者条约的保护,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关于原产地名称的规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关于地理标志的规定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项禁止“伪造产地”中“产地”一词,其外延显然大于“原产地名称”而更接近“地理标志”。实践中,如果伪造产地的行为不能依照产品质量法、工业产权法有效制止的话,应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制裁。
2.行为要件。混淆行为表现形式虽多种多样,反不正当竞争法择其要者列举出四种明文禁止。概括其行为要点如下:
(1)该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不是经营者,不构成此行为的主体(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其特殊的身份进行欺骗行为,不属于该法规范的对象)。
(2)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客观上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假冒他人企业名称,仿冒国家名优标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伪造产地名称等。其实质在于盗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利用其良好的商品声誉或者商业信誉为自己牟取非法利益。
(3)经营者的欺骗性行为已经或足以使用户或消费者误认,亦即这种欺骗行为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
3.法律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针对第5条所列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规定,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1)根据第21条第1款的规定,经营者利用该法第5条所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对第一、三、四种行为,依照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2)对第二种行为,第21条第2款规定,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视情节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产品、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该法第20条的规定,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上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提起侵权诉讼,以便获得赔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上述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法律救济。以上内容就是对列举并阐述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解答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
帮信罪争取不起诉一般需要根据当事人的犯罪情况以及情节的轻重等情况来具体确定,辩护律师可以在审查起诉阶段向人民检察院提供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是存在酌定不起诉情形的证据、或者是提供证据证明犯罪另有其人等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哥哥是自己开的一家贸易公司,现在经常进行一些不正当交易,帮哥哥咨询一下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大体有7类:

  
一、欺诈性交易方法:包括4种:
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既是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③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④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二、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推销或者购买商品,采用行贿手段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它与合法的“回扣”、“折扣”、“佣金”的区别在于,贿赂所给予的财物或其他好处不在交易对方的正规账目中予以反映。

  
三、虚假广告: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使公众知道的方法,对产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四、侵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
①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②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所述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③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前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五、掠夺定价:掠夺定价是指经营者以挤垮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掠夺定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需以挤垮对手为目的,同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为条件。但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等原因而降价销售的商品等不属掠夺定价。

  
六、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经营者采用谎称有奖或者让内部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销售商品,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产品,均构成欺骗性有奖销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巨奖销售是指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的有奖销售行为。巨奖销售容易助长盲目消费,对中小企业是一种威胁,无形中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秩序,因而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七、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业信誉是社会对经营者从事的经营活动所作的全面评价。这种评价反映了经营者的商业形象,形成了属于经营者的一种具有财产内容的特定的信誉。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行为主体须为经营者,方式为捏造事实、散布虚假消息。经营者违反上述规定,给被侵害者造成损害的,均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以上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回答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97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帮信罪怎么争取不起诉?
案件的证据不充分,不符合起诉条件,需要对帮信罪作不起诉处理,要由人民检察院下达书面的意见;检察院拥有审查起诉的权利,不起诉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以及存疑不起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朋友的朋友因为与公司的高管发生了劳动争议要申请劳动仲裁,想帮朋友问一问劳动仲裁争议反申请书是怎么样的
[律师回复] 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
  反请求申请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住址、等)。
  反请求被申请人:(单位名称、地址及法定代表人或者单位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仲裁反请求:
  事实和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此致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反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附:本申请书副本 份
  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篇二
  反 申 请人:
  反被申请人:
  因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诉反申请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 日收到贵委送达的仲裁申请书,针对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提出
  如下反请求事项:
  
1、请求裁令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中途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违约行为,裁令继续
  履行劳动合同。或由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支付违约金。
  
2、请求依法裁令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赔偿因其不办理交接手续而造成反申请人 的各项直接经济损失23320元。
  事实与理由:
  2011年元月28日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固定期限:2011年元月28日起至2013年元月28日,申请人中途毁约,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人违约要求离开答辩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为维护劳动合同的严肃性,反申请人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不办理交接手续造成反申请人的损失客观存在。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不辞而别并违法带走了反申请人的相关财产与培训资料、员工名单、应聘人员信息等,给反申请人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困难。为此,反申请人多次电话通知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到反申请人处办理相关工作交接手续。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以种种借口一直拒绝与反申请人办理工作交接
  手续,影响反申请人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损失,反申请人放弃相关招聘业务的开拓。
  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如要离开公司,应退还公司给予的和造成反申请人的经济损失。
  如因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行为造成反申请人业务不能进一步正常开展,包括 劳动争议仲裁反申请书泄露反申请人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经营信息、员工名单、应聘人员信息)等,侵害反申请人商誉的,造成反申请人经济损失的,将另案追究。
  针对上述情况,为维护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规定特提起反申请,请求依法裁决。
  此致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反申请人:
  二〇 年 月 日
  附:劳动合同。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597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诉讼 > 帮信罪如何争取不起诉条件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