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拘留会告知犯法了吗
按照常规,当实施公民拘捕行动时,通常会提供关于被捕者涉嫌罪行的初步通知,然而并不必然详细揭示每项违法行为的确切性质。公安机构在执行刑事拘留程序过程中,需向当事人展示拘留证,且必须明确告知他/她涉及的罪名范围。刑拘作为一项强制性举措,恰恰意味着公安部门判断涉案人员具有重大的犯罪可能性。
然而在此阶段,案件尚处于调查取证阶段,具体的违法情节以及相关证据可能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拘留的程序】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常规公民拘捕时,会告知涉嫌罪名概要,非详尽每项违法。公安执行刑拘,须出示拘留证并说明罪名范围。此举表明涉案人疑涉重大犯罪。但因处调查阶段,具体违法情节与证据尚存不确定性。
二、刑事拘留期间可以否撤销缓刑
判断缓刑能否撤销,需要参照满足哪些具体的撤销条件;
只要符合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项,缓刑即会被撤销。
撤销缓刑所需满足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缓刑罪犯或假释候选人在其缓刑、假释的考察期内有新的犯罪行为或被发现其在判决宣告之前还存在其他尚未判决的罪行,如果这些行为应该导致缓刑、假释的撤销,那么负责审理该犯罪行为的人民法院应撤回原有的裁判文书中所宣告的缓刑、假释,并且对原审的人民法院和执行机关发出书面通知;
2、在缓刑、假释的考察期内,罪犯出现了以下任一种情况,原作出缓刑、假释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就应当在它收到执行机关提出的关于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之后的一个月之内,作出撤销缓刑、假释的裁定:
(1)违反了禁止令,而且情节严重的;
(2)没有充分理由而不按照规定的时间报到的,或是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且超过一个月的;
(3)因为违反了监督管理规定,受到了治安管理处罚,但是仍然不改正的;
(4)受到了执行机关的三次警告,但仍旧不改正的;
(5)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况。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刑事拘留后无罪的几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刑事拘留仅仅是法律所规定的一种强制手段,它并不能确认行为人最终将被判定有罪或无罪。当然,无罪的确切概率因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所掌握证据的充分性而异,无法给出一个固定的回答。通常情况下,如果侦查机关在事件中所搜集到的证据依然无法足够有力地揭示犯罪事实,或者这些证据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以至于无法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那么都有可能导致行为人被判无罪。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一些可能导致行为人被判无罪的情况主要包括:犯罪事实实际上并不存在;存在合理且能够得到证实的辩解;证据由于各种原因被依法排除在外,无法为指控提供有效支撑等等。然而,要准确确定某一特定事件中的无罪概率,还需考虑众多复杂的因素,例如事件的性质、证据的状况、律师的辩护效果等等。总而言之,当您面临刑事拘留时,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同时也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常规公民拘捕时,会告知涉嫌罪名概要,非详尽每项违法。公安执行刑拘,须出示拘留证并说明罪名范围。此举表明涉案人疑涉重大犯罪。但因处调查阶段,具体违法情节与证据尚存不确定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