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保候审后是否会导致案件撤销,这主要取决于各个案件的实际状况。
如果在实施取保候审之后,经过深入细致的侦查工作发现涉案者并未存在任何犯罪事实,或者虽然存在犯罪行为但情节极其轻微,甚至无法认定为犯罪行动,以及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究时效期等法定条件出现时,那么该案件就有可能被撤回。
通常情况下,取保候审仅仅是刑事诉讼程序中所采取的一项强制性措施,并不代表整个案件将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倘若在取保候审结束之后,侦查部门依旧能够获取充足的证据来证实犯罪嫌疑人确实构成了犯罪,那么案件仍然将按照正常的流程继续进行审查起诉及审判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取保候审后案件是否撤销,取决于案件情况。 若侦查发现无犯罪事实、情节轻微、或超过时效期,案件可能被撤回。 取保候审是程序性措施,不保证案件解决。 如证据确凿,案件将继续审查起诉及审判。
二、取保候审一般保证金是多少
2、作出决定的机关在进行考虑时需要综合性地评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的社会危害性,案件的基本特征以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的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明确收取保证金的具体数额。
3、取保候审保证金必须由县级及以上级别执行机构按照规定统一收取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
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决定机关应当以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
三、取保候审期间发现新的罪行怎么处理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若发现新的犯罪行为,司法机构通常会撤销原有的取保候审决定,进而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更为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如有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之行为,已缴纳保证金者,将被没收部分或全部保证金,同时视具体情况,责令其具结悔过,重新缴纳保证金、提供担保人,或者变更为监视居住、甚至逮捕等更严格的措施。针对新罪行的发现,通常会将新发现的罪行与先前涉嫌的犯罪行为合并处理,进行全面的侦查、起诉以及审判工作。新罪行的侦查期限将会重新开始计算,这也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刑罚裁决。
取保候审后案件是否撤销,取决于案件情况。 若侦查发现无犯罪事实、情节轻微、或超过时效期,案件可能被撤回。 取保候审是程序性措施,不保证案件解决。 如证据确凿,案件将继续审查起诉及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