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行了取保候审这一重要的刑事强制程序之后,依旧存在着被判处实刑的可能性。
简单来说,取保候审仅仅是一道针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的法律程序,并非代表着整个案件已经结束,或者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定不会受到实刑之罚。
在经过法庭审理并做出最终判决时,法官将充分考虑到案情的所有相关因素,例如犯罪行为的真实性质、情节恶劣程度、对社会造成的潜在危险度,以及被告人在审判中的认罪态度和悔过表现等等。
假如犯罪情节严重,揭示出的社会危害性极大,那么即便已经采取了取保候审的措施,仍然有可能面临实刑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后,被告仍可能被判实刑。此程序仅是法律手段,不意味着案件结束或免于实刑。法庭将综合犯罪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及被告态度等因素做出判决。即使已取保,若情节严重,仍可能受实刑处罚。
二、取保候审后多久开庭
取保候审并不必然涉及审判环节。
在此过程中,若在公安机关的侦查阶段符合相关条件,当事人可直接向上述部门提交取保候审申请。
具体而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者即具备获得取保候审资格的可能性:
2.预计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在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下不会对社区造成任何实质性危害的行为;
以及3.在侦查及司法程序中的羁押期已满,但案件仍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必须采取取保候审方式等待后续处理结果的情况。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执行。国家安全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以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犯罪案件时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后取得对方谅解怎么处理
在采取保证金保证方式获得人身自由之后,如果能够得到受害人的谅解,将会是极为有利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在法律层面上,无疑对于事例的进展产生了极具积极性的影响。首要任务便是迅速向负责办理相关事例的执法机关进行汇报和告知,例如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这样的举动可以看作是从宽处理的一项重要因素。另外,谅解书需要清晰地表述受害人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行为所表现出的谅解立场以及具体看法,并且必须经由受害人亲自签名加以确认。在接下来的刑事诉讼环节中,法官们在作出量刑决定的时候将会全面权衡全部案情,其中包括犯行的性质、严重程度、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是否得到受害人谅解等等因素。通常而言,得到受害人的谅解有可能提升被判缓刑或者减轻量刑的概率,然而却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得到无罪判决。总的来说,得到受害人的谅解是一个积极的步骤,但是事例的最终处理仍然需要根据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案情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取保候审后,被告仍可能被判实刑。此程序仅是法律手段,不意味着案件结束或免于实刑。法庭将综合犯罪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及被告态度等因素做出判决。即使已取保,若情节严重,仍可能受实刑处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