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要带什么材料进去
在提交取保候审申请之际,您通常需要携带如下之文件资料:
首先是取保候审申请书,其中需详细列举申请者个人的基本信息以及申请取保候审的缘由等详细内容;
其次为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素材,例如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户籍薄等等;
若采取保证人方式进行担保,则须同时递交保证人的身份证明及保证承诺书;
再者,被取保候审之人的相关身份证明文件也应一并呈上;
最后,法院还会要求您提供能表明被取保候审之人确实符合取保候审各项条件的相关证据材料作为辅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提交取保候审申请时,需携带以下资料:取保候审申请书,含申请人基本信息和申请理由;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若用保证人担保,需提供保证人身份证明及承诺书;被取保人身份证明;以及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证据材料。
二、取保候审最长时间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对于涉嫌犯罪的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应为十二个月;
而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则为六个月。
在此期间内,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及审判工作不得间断,发现有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或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已经届满时,必须立即解除相关措施。
此外,关于解除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事宜,必须及时通知涉案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知晓。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最后判7年刑期怎么算
取保候审系一项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性保障措施,其本身并不会对当事人最终所面临的刑期产生直接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涉及判处七年有期徒刑的事例,其刑期的裁定是基于对具体犯罪行为的事实认定、情节轻重以及相关法律条款的综合考量而作出的决定。刑期的计算通常自法院判决正式生效之日起算。若您希望深入了解有关刑期计算方面的详细信息,我们强烈建议您寻求专业的刑法领域律师进行咨询。
提交取保候审申请时,需携带以下资料:取保候审申请书,含申请人基本信息和申请理由;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若用保证人担保,需提供保证人身份证明及承诺书;被取保人身份证明;以及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