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在庭审环节一定可以避开被传唤。取保候审仅仅是我国刑法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一项刑事诉讼权利,无论案件处于何种阶段,如侦查、审查起诉乃至审判阶段,都将持续进行。若案件审理过程中需要嫌疑人或被告人亲自出庭作证,那么法院将会依照法律程序进行传唤。
然而,在特定情形下,例如案件事实清晰明确、证据确凿充分,被告人的到庭与否对于案件审理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或者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表现优异等等,也有可能出现开庭时无需传唤的情况,但此类情况相对较少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取保候审的流程是怎样进行的
取保候审之程序如下所示:
首先,当事人本人或其亲属以及委托的律师需向相关办案机构提交取保候审的申请;
其次,办案机构应根据情况填写《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并经过县级地方公安机关的批准许可;
再者,当事人需提供担保人或者支付相应保证金,由办案机构进行细致审查;
之后,应对被批捕人员宣读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同时告知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后将被批捕人员移交给公安派出机构予以执行;
最后,依照司法程序解除取保候审事宜。
关于申请取保候审的必要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根据量刑标准,可能面临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情况;
第二,在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幅度范围内,具有采取取保候审不至于造成社会危险性之潜力;
第三,如当事人绝症缠身、生活无法自理,或正处于孕期、哺乳期妇女等特殊情况下,因取保候审较其他方式更能有效避免社会危害;
第四,若羁押期限已满,案件尚未审结完毕且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方可考虑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后手机会被定位吗
在取保候审期间,涉案人员所持有的手机是否会被实施定位追踪,其具体状况要视实际事例的详细情节以及办理该案的司法机构的决策而定。通常来讲,当事例的性质恶劣程度较高,犯罪嫌疑人存在逃逸或者串通供词等潜在风险时,负责处理此案的司法机构或许会采纳科技追踪的方式,其中也包含了利用手机定位功能开展调查。但是,将手机定位纳入取保候审的执行环节绝非是强制性的,是否需要使用此项策略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在取保候审制度下,关键在于确保犯罪嫌疑人能够随时接受传唤,同时确保不会干扰事例的侦破过程及其后的审查、诉讼和审理活动得以继续进行。只要您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正常情况下,您的手机应不会轻易受到定位追踪的影响。然而,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的蛛丝马迹或者新出现的证据显示有必要采取类似的监视措施,处理该案的司法机构便具有采取手机定位等监控手段的权力。
申请取保候审非确保庭审免传唤。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的诉讼权利,贯穿案件全程。若需出庭作证,法院将依法传唤。但在案情明朗、证据确凿或被告守规表现佳等特定情境下,开庭可能免传唤,然此类情况罕见。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