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罪主体规定有哪些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的民众主体,也就是说,所有年龄超过十六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此罪的实施者。这其中包括了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领域的普通民众。对于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指那些直接参与和公路交通运输或者水路交通运输有关的业务并对保障交通运输安全起着关键作用的人员。
至于非交通运输领域的普通民众,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活动中,由于违反了相关的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构成
在我们讨论交通肇事罪时,需要明确其所波及的基本法益:
即交通运输的安全。
关于该犯罪行为的客观特征,主要体现为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这些意外结果可能致使他人受重伤或死亡,抑或是公共或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关于此罪名的犯罪主体,须具备普通主体资格,也就是凡年满16周岁且拥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符合要求。
具体来说,有四类从事于交通运输行业的人群成为相关主体:
首先是负责交通运输工具驾驶工作的人员,如火车、汽车、电车等驾驶员;
其次是负责交通设施操控的人员,例如铁路扳道员、巡道员、道口看守员等;
再次是直接负责交通运输活动的主管、指挥工作的人员,比如轮船船长、飞机机长、领航员、调度员等;
最后是负责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的人员,如交通监理员、交通警察等。
关于此罪名的主观因素,表现在过失心态上,主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以及过于自信的过失。
从狭义上理解,这种过失即指涉案人员对于自身的违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
交通肇事罪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三、交通肇事罪立案公安程序是怎样的
在处理涉及交通肇事罪的事例时,公安部门的立案流程一般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当接到公众举报或在日常执法行动中察觉到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线索,公安部门将会予以高度重视,迅速展开相关调查;其次,在经过初步核实与审定后,公安部门将会启动全面的证据搜集工作,包括勘验事故现场、提取有价值的证据(如目击者陈述、物证、监控录像等)以及对涉案人员进行详细的询问等。如果通过上述途径,公安部门初步认定存在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该行为也属其职责范围之内,那么就会依法决定立案进行深入侦查。在此过程中,公安部门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涉案人员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例如实施刑事拘留等。此外,公安部门还需继续深入搜集、固定各类证据,以便准确地确认犯罪事实及涉案人员的罪责。最终,在完成所有侦查工作之后,如果公安部门认为犯罪事实清晰明确,证据确凿、充分,便会将事例移交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起诉。
本罪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含交通行业工作者及普通民众。交通行业人员指直接参与公路、水路运输并保障安全的关键人员;普通民众则指因违反交通法规在日常出行中引发重大事故者。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