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对于工资方面的补偿标准普遍不涉及五险二金部分。此处所说的工资主要涵盖了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而收获的货币形式报酬,具体范围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奖金、各类津贴及生活补助、加班加点工资以及在特定情形下发放的工资等等。然而,五险二金(即五项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二项公积金:住房公积金与企业年金)则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相应比例共同缴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与职工福利项目,它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工资概念范畴。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二、劳动仲裁赔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关于劳动仲裁补偿标准方面的相关事宜,如果您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了损害,并希望通过法律途径寻求维权的话,请务必依照以下信息来计算自己可能获得的具体经济补偿金额: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只要劳动者在本单位已经服务了满一年之久,我们都将以相应的月份数为基础,按照您每月的固定工资为标准,对您进行一次性经济补偿。
例如,如果一名劳动者在某个公司工作了至少六个月但不满一年,那么他所能得到的经济补偿就应该等于一整年的工资数额。
而若是这名劳动者在该公司工作不满六个月,也无需担心,因为法律同样会对他进行经济补偿——补偿数额相当于正常情况下工资激励的半个月工资。
然而,当涉及到劳动者的月工资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额外的因素。
例如若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较高,超过了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具体数值请关注当地官方发布),那么我们就应当按照公式“劳动者月工资x3”来确定给您的经济补偿额,但同时需要注意,这个标准仅仅适用于补偿的最高限额,也就是最高不会超过十二年。
最后,请您注意,这里提到的“货币补偿标准”其实都是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结束前的十二个月为计算期,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月工资”其实指的是劳动者最后“应付工资总额/12个月”的数额统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三、劳动仲裁超过15天还能起诉吗
一般而言,劳动仲裁裁决书送达到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等相关方之后,当事人应当在收到之日起的十五个自然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超过此期限,则裁决书将自动生效,无法再行提起诉讼。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如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合理原因导致未能及时提起诉讼,在该障碍得以排除后的十个自然日内,当事人可提出延期申请,经人民法院依法审查并确认无误后,应当予以批准。值得注意的是,是否构成合理原因需由法院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在参与劳动仲裁程序期间,务必高度重视各项期限规定,以避免错过有效的诉讼时机。
在劳动仲裁中,工资补偿标准通常不包括五险二金。工资指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货币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而五险二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与企业年金)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缴纳的社会保障与福利项目,不属于工资范畴。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