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诈骗罪案件中的罪犯而言,一般情况下,要想争取到法定的减刑机会,则必须先行缴纳或退还全部被害人损失。这种行为,往往是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真诚地表达出自身的忏悔之意以及深刻的自责感,能够有效的降低其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潜在威胁。因此,这种积极的补救措施,在考虑是否给予罪犯特定减刑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原因在于,这种主动的赔偿行为,不仅能充分展示出犯罪嫌疑人愿意接受改造、重新做人的决心,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的犯罪行为,从而提高他们获得减刑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
【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二、诈骗罪减刑力度大吗
对于诈骗罪行者是否能够获得轻判,并没有所谓的轻易与否之分,只需在服刑期间积极矫正自身行为,符合相关减轻处罚的标准,即可得到相应的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执行刑罚期间,恪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以实际行动表示悔过,或是存在立下重大贡献等行为的罪犯,均可获得相应程度的减轻惩罚,但需注意的是,例如被判终身监禁的罪犯,其刑期不得低于十三年;
被判管制、拘役以及有期徒刑的罪犯,其刑期减少的幅度也不得低于原定刑期的二分之一;
已经结束暂时性死刑缓期执行并依法减至无期徒刑的罪犯,其刑期不得低于二十五年,而完成暂时性死刑缓期执行并依法减至有期徒刑二十五年以下的罪犯,其刑期则不得低于二十年。《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三、诈骗罪减刑的条件和限度在刑法中规定是什么
根据中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涉及欺诈罪行的罪犯得以获得减刑必须事先达成特定条件。首要前提便是,犯罪者应当严格遵循狱中纪律,积极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改造,展现出真实的悔过之心或者为社会做贡献的良好行为。其中,关于"真诚悔悟表现"的标准涵盖了自责认罪、严格遵守法律规范与狱中的各种纪律制度、主动投入教育改造过程、积极参与各类思想、文化、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完成劳动任务等多个方面。而对于"立功表现"的评估,则主要关注犯罪人员是否曾经成功劝阻他人进行犯罪活动、或者检举揭发了监狱内外的重大犯罪行为(且这些行为经过调查核实确实存在),抑或是在科学研究或重大技术创新领域有所突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减刑限度方面,即便被判定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他们申请减刑之后应当实际执行的刑期也不得短于其原判决刑期的二分之一;同样地,被判定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他们实际执行刑期亦不得短于十三年。此外,对于那些涉及累犯情节及以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他们将无法获得假释的机会。
诈骗罪罪犯欲获减刑,常需先全额赔偿被害人损失,此举彰显悔意与自责,减轻社会危害。此积极补救在减刑考量中至关重要,因它体现罪犯改造意愿与重生决心,促进深刻反省,进而提升减刑机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