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对监狱囚犯的减刑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由具体执行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准备并提交名为“减刑建议书”的文件;
其次,需要对囚犯在服刑期间的认罪态度以及悔过自觉性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与鉴定;
然后,由监管区域内的所有执法工作人员共同举行会议,对先前给予囚犯的评价与评定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接下来,由监区行政负责人召开专门的会,对通过初步审查的结果进行细致审查;随后,刑事裁决执行机构将对这一部分进行全面审核;
最后,还需经过监狱设立的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进行最后的评审,并由监区行政负责人召开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终决定。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可以采取开庭审理或者书面审理的方式。但下列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一)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报请减刑的;
(二)报请减刑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或者减刑幅度不符合司法解释一般规定的。
在我国刑事司法体制下,正在接受狱中惩罚的罪犯所提供的证词是具有法律效应的。
换句话说,所有知晓案情经过的人士,均负有作证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也存在如下状况:
由于身体或精神上存在残缺或仍处于年幼阶段,无法分辨善恶对错,亦不能以恰当方式进行表述的个人,则不得作为证人。
关于“法律效力”一词,它所涉及的乃是法律所具备或授予的约束力。
无论是规范化的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化的法律文件,它们都具有特定程度的约束力,倡导人们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文件中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在此基础上,法律效力有时还可理解为某项行为或者事实在法律层面上的影响,例如一份依照法律流程缔结而成的合同,便具备了法律效力,得到了法律的全方位庇护。
明显可见,规范化的法律文件以及符合现行法律规范的行为和事实,其效力皆源于规范化法律文件本身的认可和授权。
只要是由各级政府机构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并颁发的规范化法律文件,其自然而然便享有一定的权威性。《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三、监狱服刑人员律师可以会见吗
在监狱执行刑罚的服刑人员,他们的律师也是享有正常的会见权的。这项权利由相关法律所规定,是律师基于职业性质而享有的便利;然而,律师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遵守相应当地法规和监狱的规章制度,例如,需要事先向设置服刑人员的监狱提出会见申请,并同时提供自己的律师执业证书、从所在律所开具的证明文件以及授权委托书等相关资料。此外,在会见过程中同样应尊重监狱的各项管理措施,禁止传递任何违反禁令或者违规的物品或信息。律师与服刑人员进行会面,主要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其在狱中的生活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以及协助其处理相关的法律事宜等等。总而言之,只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律师便有权力与监狱内的服刑人员进行会面交流。
监狱服刑人员申请减刑交纳罚款的流程包括:提交减刑建议书、评估认罪态度和悔过自觉性、执法工作人员会议讨论、监区行政负责人审查、刑事裁决执行机构审核、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及最终决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