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抢夺罪演变为更严厉的抢劫罪之时,必须符合以下几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首先,实施抢夺者在行动期间,为了隐藏、保护赃物,抵抗逮捕或销毁犯罪证据,不得不在现场采取暴力手段或以暴力相威胁。
其次,若抢夺的财物价值已经接近“数额巨大”的标准,并且存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那么就应当按照抢劫罪进行定罪量刑。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此处所说的“当场”并非仅仅局限于实施抢夺行为的现场,还包括了被他人追捕的全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
【抢劫罪】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认定是如何的
关于抢夺罪与抢劫罪这两种犯罪之间的区别与界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它们所侵害的客体是有所不同的。
抢夺罪所涉及到的是单纯的财产权益,也就是说它仅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而抢劫罪则不仅侵犯了财产权,还包括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其次,就犯罪情节的表现形式上而言,抢夺罪无需通过使用暴力、恐吓或其他强制性手段来公开地获取金钱或物品,而抢劫罪则需要犯罪者采取暴力、恐吓或其他类似手段,强迫受害者主动交付钱财或是直接掠夺其财物。
举个例子来说明,抢夺罪的实施行动通常都是单一行为,而抢劫罪的实施行动则是复合行为。
然而,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抢夺财物的过程之中,是否对受害者造成了身体伤害。
例如,当某人趁其他人疏忽大意之时,夺走了他们的项链,但却导致受害者脖颈处的动脉血管产生了损伤,又或者就在抢夺他人财物的同时,导致受害者不幸跌倒并受伤。
这样的情况,究竟应判定其为抢劫罪呢,还是抢夺罪?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来进行分析:
首先,看看这个强有力行为的针对对象以及其意图达到什么效果;
其次,考察这些伤害是不是犯罪分子有意为之;
最后,如果行为人在事发之前并无实施暴行夺取财物之预谋,那么这时候我们便应当直接将其归入到抢劫罪的范畴内进行惩治。
因此,在此种情形下,行为人的犯罪意识已发生转变,其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所有构成要件。《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都有什么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抢夺罪主要是指行为人为达到非法获取公私财产的目的,趁他人未察觉之际,公开实施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犯罪在动态表现形式上是公开进行,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暴力手段、胁迫措施或者其他可能对被害人身体产生强制效果的方式来完成。相较之下,抢劫罪的行为人同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他们会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强行夺取公私财物。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益。在客观方面,抢劫罪的行为人通常会在现场直接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强行取得公私财物。在主观层面,无论是抢夺罪还是抢劫罪,行为人均属于故意犯罪,并且都怀揣着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意图。在犯罪主体方面,这两种犯罪都可以由一般的自然人实施。然而,在确定犯罪金额时,抢夺罪通常需要涉及到较大的数额,而抢劫罪并无明确的数额限制。
抢夺罪转变为抢劫罪需满足特定条件:一是抢夺者在作案过程中,为隐藏赃物、逃避逮捕或毁灭证据,必须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二是若抢夺财物价值巨大,并伴有上述情形,应以抢劫罪论处。特别强调,“当场”不仅指抢夺现场,还包括被捕全程。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