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况下,不当得利并不被视为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所谓不当得利,是指未经法律授权或规定的依据,获得了不应属于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他人遭受经济损失的现象。
与此相对应,侵占罪乃是指行为人具有非法获取他人财务、遗失物或埋藏物所有权并拒绝归还给所有者的意图,且数额达到了法律规定的“较大”标准。
这两个概念在构成要件上存在显著差异。
不当得利注重取得利益的非法性,但并不要求行为人具备主动的非法占有故意;
而侵占罪则强调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以及实施特定行为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不当得利可以判刑吗
然而,若无正当理由,获取非应得之利益,并由此导致他方经济上损失的情况下,依法应对所获利益进行返还。
如有当事人经多次催讨仍拒绝返还不当所得,可诉诸法庭要求强制性返还。
若法庭做出判决,判定不当得利者需偿还相应款项,但该方未能按期履行义务,则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若有相关人员对法庭判决具备执行之充分条件却仍然拒绝执行,且情节严重者,即可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面临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三、不当得利可以直接起诉吗
不当得利行为,即当事人没有合法权利基础便擅自获取他人财产利益,从而给他人带来损害。当您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因为他人的不当得利行为遭受侵害时,在充分筹备和收集相关的证据支持,确认被告身份资料,并选择适当的管辖法院之后,便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在证据收集环节中,诸如转账凭证、双方的通信往来记录等能够有效证明对方获得利益且缺乏合法依据的材料显得尤为关键。在正式启动诉讼程序之前,您需要精心起草一份起诉书,详细陈述事实经过、理由以及具体的诉讼请求等内容。此外,还应关注诉讼时效问题,通常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三年。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在权益遭受损失后,尽快采取法律措施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通常,不当得利非侵占罪要件。不当得利指无法律依据获不当利益致他人损失。侵占罪则指故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遗失物等拒还,且数额较大。两者不同:不当得利侧重利益取得非法,无需非法占有故意;侵占罪则须有非法占有故意及具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