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取保候审之后,当事人仍有可能面临被判处拘役的可能性。
此处所述的“取保候审”仅作为一项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性措施,并不能代表案件的最终结果亦或是犯罪嫌疑人必能逃脱法律制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若经司法机关进一步深入调查取证,案件事实清晰明确,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确已触犯刑法且满足刑罚中关于拘役的具体衡量标准时,那么其便有可能被依法判处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会不了了之吗
在取保候审程序中,并不是可以娇纵违法者,如果发现其确有犯罪实证,那么将由司法部门进行逮捕,继而转移采取更为严厉的强制性措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保证金什么时候能退还
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退还是否可行以及何时能够实现,这主要受到事例的发展及其特定状况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在获得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任何形式的协助调查规定,且在执行期届满后能凭收到的取保候审解令或与之相关的法律文件前往银行,便有望得以领回缴纳的保证金。然而,如若被取保候审者有任何违规行为发生,例如未经执行机构批准擅自离境其居住地所在城市、县城,或其地址、职业职位及联系方式一旦发生变更未能在24小时内上报给执行机构等现象,则极有可能导致部分甚至全部保证金被没收。总而言之,只要恪守相关法规,在事例终结之时,保证金必将按照法定程序予以退还,供当事人支配。
申请取保候审后,当事人仍存被判拘役风险。取保候审仅为刑诉程序中的强制措施,非案件终局结果,亦非逃避法律制裁的保证。若司法深入调查后,案情明朗,证实犯罪嫌疑人行为触犯刑法并符合拘役标准,则可能依法判处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