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构成聚众斗殴罪的被告人,其主要与从犯之区别往往受到以下各项因素的影响:首先,犯罪行为的发起者、策划者以及组织者常被认为是该罪行中的首要分子或主谋;
其次,在犯罪活动中起次要或辅助性影响的人员,如受他人邀请参与斗殴,或者在整个事件中发挥比较小和不起关键作用的人员,一般会被划分为从犯身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主谋或者首要分子应全权承担其所涉及到的所有犯罪行为所带来的法律责任,而从犯则应该得到相应的从轻、减轻处罚甚至是免除处罚的宽大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二、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区别
聚众斗殴犯罪与故意伤害犯罪在其所侵犯的客体方面存在鲜明差异。普通的斗殴行为仅限于侵犯单一或者少数被害者的人身健康权利以及生命权利之范畴,依据法定标准,我们将其归类为故意伤害罪进行惩处。然而,当这种行为发生在聚众环境之下时,它的危害性便不仅涉及到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权,同时也对社会的公共秩序产生了严重侵害。因此,国家法律对此类行为进行特别规范,即将其认定为聚众斗殴罪以示惩罚。关于轻伤的定义,主要是指因受到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各类外部因素的直接影响,导致人体内部机构或器官的结构完整度遭受一定程度破坏,甚至部分功能受限,但未能达到重伤等级的轻伤程度。在进行损伤鉴定时,需要对外部因素对于人体所造成的原发性伤害及其引发的并发症、后遗症等综合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评估。任何个人均不得故意非法实施侵犯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万一被害人的身体健康权益遭受轻伤及以上程度的损害,若受害方以故意伤害罪名向司法部门提起诉讼,那么行为人极有可能面临法院的严厉制裁。《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对于构成聚众斗殴罪的犯罪分子来说,量刑方面的规定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那些处于领导地位的首要分子或是其他积极参与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其次,如果存在多次聚众斗殴行为、参与人数众多且规模较大、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在公共场所或交通要道上实施聚众斗殴导致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甚至涉及到持有武器的聚众斗殴等特殊情况,那么对于首要分子及其他积极参与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实际量刑过程中,法院将会全面考虑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所带来的危害后果以及犯罪分子的认罪态度、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量刑结果还需结合事例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定。
构成聚众斗殴罪,主犯通常是行为发起、策划、组织者,从犯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如受邀参与或作用小。主犯承担全部责任,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