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聋哑人士因涉嫌犯罪而被申请取保候审的具体条件,一般主要涵盖以下几大类:首先,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可能面临诸如管制、拘役或相对独立实施的附加刑等轻罪惩罚;
其次,若犯罪行为可能导致他(她)面临有期徒刑以上的严厉罪责制裁,但是通过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的方式并不会对其本人及社会产生实质性风险隐患的话,那么这种情况也可以考虑接受;
第三种情形,如果犯罪嫌疑人身患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同样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只要这样做既不会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正常生活造成进一步威胁,亦不会给社会带来类似风险;
最后,如果案件的审判期限即将到期,但相关调查工作仍未完成,此时也可以考虑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
对于聋哑人士而言,鉴于他们的生理缺陷,在评估其是否存在社会危害性时,应给予特别关注和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聋哑人涉嫌犯罪申请取保候审条件:可能判管制等轻罚;可能判有期以上但取保无风险;病重、孕哺期女性;审判期限将到但调查未完。因聋哑人生理缺陷,评估其社会危害性应特别关注。
二、聋哑人犯罪能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吗
对于既聋又哑或双眼失明的人士,在法律层面上,我们有能力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宽大处理或者是取消处罚。
事实上,在我国,先天性的身体残缺与否,的确会直接影响到个人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那些在残疾状况下犯罪的聋哑人士或者是目盲者,往往会得到法律的善意宽容,通过适度减轻或者取消处罚来彰显司法的人性化关怀。
因此,如果因为先天性的身体缺陷导致行为人的辨别意识与自控能力出现了相应程度的下降,从而引致犯罪行为的产生,那么这些人应该可以获得从轻、减轻甚至是完全免除处罚的待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这部分特殊人员的裁量标准,需要根据罪行的严重性、具体情节、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这些特定人群当日在犯罪行为中的意识清晰度和自我约束力等因素来综合衡量判定。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出如下具体规范:
(1)一旦涉及到聋哑人士或盲人的犯罪行为,我们可以适度降低刑罚基准的40%以下作为处罚标准;
当其所犯的罪行较为轻微时,可进一步降低甚至是依法免除其惩罚。
(2)如果犯罪主体只是聋哑人士或者存在严重视觉听觉障碍,那我们也应适度降低刑罚基准的30%以下作为处罚依据。
(3)但若明确发现有人恶意利用自身残疾状况进行犯罪活动,则可基于该案的特殊性,不作为从轻发落的理由。
《刑法》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聋哑人犯罪嫌犯怎么判
聋哑人士实施犯罪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裁量刑罚方面可予以适度减轻、减免抑或不予处罚。然而,最终的实际判罚仍需详细评估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诸多因素进行全面考量。若聋哑人士所犯罪行轻微,且具备诚恳悔过的表现,满足法律设定的特定条件之后,可不排除获得适当减轻处罚的可能性。然而,如果犯罪性质较为严重,如使用极度残忍的歹毒手段、所导致的结果极为恶劣等情形,即使犯罪者属于聋哑人士,亦未必能够得以完全豁免受罚。在此种情况下,法院在做出判决之前,必须遵循犯罪、责任与刑罚之间的合理匹配原则,确保罪行与惩罚相称并相互适应。此外,法院还须充分保障聋哑犯罪嫌疑人的各项法定诉讼权益,为他们提供翻译等必不可少的援助服务。
聋哑人涉嫌犯罪申请取保候审条件:可能判管制等轻罚;可能判有期以上但取保无风险;病重、孕哺期女性;审判期限将到但调查未完。因聋哑人生理缺陷,评估其社会危害性应特别关注。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