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首情节的处理,我们应全面权衡自首都出于何种动机,自首的时间及方式,所涉及罪行的严重性和性质,以及自首者如实交代罪行的程度及其悔罪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依据上述各项衡量指标,自首情况得以公平处理,可减轻基准刑罚的40%以下;
若犯罪情节相对较轻,则可能减轻基准刑罚超过40%甚至于依法免予刑事处罚。
但是,如果存在恶意利用自首手段来规避法律的惩罚或存在其他特定情形不足以给予从宽处罚的,则不应适用此项规定。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的财产非法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违法行为。
在本罪中,被侵犯的单位无论其所有制属性如何,都应当涵盖国有单位、集体单位以及私营单位。
然而,对于“单位”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我们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利用职务之便,将数额较大的单位财产非法占为己有,这一行为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领域均得到了广泛认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职务侵占罪判刑标准是什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基于职务权利,将上述机构财务据为己有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实际裁决时,会依据犯罪涉案金额大小予以裁定,具体标准如下:
首先,如果涉案金额较小,则可判处被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其次,若涉案金额庞大,则需判处被告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在此基础上,依照诉讼程序,可以同时从经济上进行处罚,即没收其财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三、职务侵占罪公安机关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的行为,其定罪金额界定为人民币六万元或等值外币。具体来说,当此类犯罪涉及到的财产价值超过了这一标准时,即可被视为“数额较大”,从而触发对该类犯罪行为的刑事侦查及司法起诉程序。所谓的职务侵占罪,即身为公司、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中的从业者,出于职务利用之便,违反相关规定,将所在单位的公私财产据为己有的违法行为。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会借助自身对于单位财务的管理权限与执行能力来实现其非法占有目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上述立案标准仅仅是一种基础性的参考依据,实际事例的处理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各类情节因素以及确凿的证据材料进行全面评估与判断。若您认为可能存在职务侵占的嫌疑,请务必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资料,并且前往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陈述。
自首情节处理需综合考虑动机、时机、方式、罪行轻重及悔罪态度。公平处理自首可减轻刑罚,最高幅度达40%,情节较轻者可免罚。但恶意规避法律或特定情形除外。职务侵占罪涉及工作人员非法占用单位财产,单位范围广泛。需明确“单位”定义,构成要件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较大数额财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