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罪的准确界定以及构成该罪的具体条件
电信诈骗作为一种犯罪形式,其本质上是诈骗犯罪的分支,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法律构成要素。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乃是各种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所以,这里的诈骗对象仅仅限定于国家、集体或者私人所拥有的财产,并且避免了将金融机构的贷款纳入其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经在第193条中设置了专门针对贷款诈骗的刑事处罚条款。
就客观方面来看,本罪主要表现在对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采取欺诈手段进行欺骗取得的行为。首先,实施欺诈行为是必须的基石。欺诈行为从其表现形式来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虚构事实和掩盖真实情况。无论哪种方式,其目的都在于使得受害方陷入认知上的误区。
其次,这一错误的认知必须是由欺诈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即使受害方自身的理解存在误差,也无法否定欺诈行为的存在性。而且,想要构成诈骗罪,还必须要求受害方在陷入这种认知误区后,实际做出了财产处置的决定。在最后环节,当受害方按照欺诈行为处理自己的财产后,行为人才能够获取相应财产,从而实现对被害人财产的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什么是电信诈骗案件立案标准
凡涉及到诈欺行为,且导致公私财产损失达到人民币3,000元及以上者,均将构成诈骗罪行。
值得注意的是,“电信诈骗”并非一种单独的罪名提法,我国现行的刑法体系以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并未对之加以明确规定。
实际上,此种诈骗形式可归类至普通诈骗罪范畴之内,其犯罪特征表现为行为人借助通讯工具、邮寄信件、贴发传单等非直接接触受害人的方法,向众多不特定人群散布虚假信息,从而博取大额的公私财务。
鉴于这种犯罪手段的独特性,因此在业内通常将此类案件称为“电信诈骗”。
当嫌疑人以电信网络技术作为工具进行诈骗时,若骗得的公私财物价值在人民币3,000元及以上,30,000元及以上,乃至于500,000元及以上,则应分别视为符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所述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之划分标准。
此外,若在两年内,犯罪嫌疑人为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而未遭受法律制裁,那么在此期间其所骗取的各类公私财物数额将会被累积计算,一旦达到犯罪的具体要求,便会面临依法定罪并接受惩罚的命运。《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什么是电信洗钱罪名怎么判
电信洗钱乃是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对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来源以及性质进行掩盖与隐藏的非法活动。根据中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任何涉足洗钱罪行者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具体而言,轻则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受到罚金的惩罚;重则处以五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如若构成单位犯罪,不仅单位要接受罚金的处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也同样需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在对电信洗钱罪行进行判定时,我们会全面考虑到洗钱的金额大小、所采用的手段、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等多方面因素。倘若涉及的金额庞大、手段残忍或者对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冲击,那么通常情况下都会被视为情节严重,从而面临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电信诈骗是诈骗罪的分支,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不包括金融机构贷款。此罪表现为采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财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受害者误判并处置财产,行为人因此获得财物,构成诈骗罪。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