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起诉了还能协商吗
在面对诉讼时,是否仍然有可能进行协商?
在面临诉讼之后,当事人仍有机会与对方展开协商程序。以下为具体步骤:
1.若各方当事人均愿在尊重平等原则,自愿接受调停者的指引下,案件争议点上并无疑虑,证据得以确凿,是非分辨清晰明了,无需进行深度调研取证等繁琐工作,那么此时,人民法院便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由审判人员或是合议庭主持调解工作,亦或应地制宜,即刻展开;
2.在此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对各当事人及证人进行简略通知,以便其能出席出庭;
3.在各方就调解内容达成共识之后,人民法院须确保对调解协议形成完整记录,即制作调解文书;
4.这份调解文书需详细阐述诉讼请求,案件事实以及调解成果;
5.该份调解文书应当经审判员,书记员共同签署确认,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随后正式送达给各方当事人;
6.在收到调解文书后,当事人应当尽快予以认可并进行盖章确认,以使调解文书具备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二、被起诉了还能贷款吗
关于贷款逾期未偿还超过五年的情况下是否仍可进行法律诉讼,我们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及起诉所需满足的条件。
首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原告必须是与案件存在直接利益关联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其次,原告需明确被告的身份信息。
第三,原告需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支持其请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理由。
最后,所涉及的纠纷应属于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诉讼的范畴,且案件应由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若无任何中断或中止的情况发生,那么五年前的债权在提起诉讼时,对方可能会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提出抗辩。
一旦对方提出此种抗辩,债权人将失去胜诉权,这笔债务将会转变为自然债务,债务人有权拒绝履行还款义务。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被起诉了还能协商只还本金吗
这主要依赖于个案的实际情况。通常而言,在接收到告发信函之后,仍然具备对支付本金进行协商的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首要关注的事项应当是双方所签署的合同条款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在合同中已经明确规范了应有的还款方式及金额要求,那么改变还款方案就需要得到双方的共识与同意。其次,我们也需要深入分析债权方的立场和诉求。某些债权方或许乐于接受仅偿还本金的解决方案,以便能够尽早地回收部分资金,从而降低其经济损失并减少追偿成本。然而,若涉及到违约行为较为严重、债权方坚持要求严格依照合同履行等特殊情况,那么协商仅偿还本金的可能性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建议您在诉讼过程中积极与对方展开有效的沟通交流,或者借助法院的调解程序来尝试达成仅偿还本金的协议。然而,最终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则需要结合众多复杂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诉讼后,当事人可自愿协商。若争议明确、证据确凿,法院可选审判人员或合议庭调解,也可即时调解。法院通知各方及证人出庭,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包括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及调解结果。调解书经审判员、书记员签署、盖章后送达当事人,认可后盖章确认,具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