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下属于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行为的具体认定条件是什么
在交通事故中,以下情形可视为肇事逃逸行为:
首先,交通事故当事人明知事故已经发生,却仍选择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其次,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认为无责,故驾车逃离事故现场;
再次,尽管已经将受伤人员送至医院救治,但是,交通事故当事人并未进行报案,而且无故离开医院;
第四点,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接受调查过程中擅自逃离;
最后,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后,否认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什么情况下交通事故由一方负全部责任
在此类情况下,若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状况,均应由当事方承担起全部责任:
首先是直接造成事故的一方,即由于其自身过失引发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应为此事故承担起全面的责任,例如常见的追尾事件、不按照信号指示驾驶或在禁停区停车行驶,或者逆向行驶以及无意中造成车辆滑行等;
其次则是发生事故后故意逃避责任的一方。
当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而擅自放弃自己所控制的车辆并选择逃跑或隐藏起来,除非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显示另一方的行为同样具有过错,否则将不能降低其应付的法律责任;
最后则是当事人滥用权利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篡改事实真相等行为所引发的事故,且必须具备毁灭证据的明确意图和行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告敲诈
敲诈勒索乃严重犯罪之一,其犯罪性质主要表现在行为人基于非法占有的意图,通过对受害者施加威胁或者恐吓的手段,强行索取公私财产。在实践中,可依法追究敲诈勒索罪的情形主要有如下三类:首先,行为人必须采取暴力或其他形式的胁迫;其次,行为人必须利用这种胁迫来逼迫受害者交付财物;最后,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为了成功地追究敲诈勒索罪,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书证、物证以及证人证言等。若您怀疑自身遭受了敲诈勒索,我们强烈建议您立即寻求法律援助,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法律问题错综复杂,具体情况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
肇事逃逸的认定条件包括:明知事故发生却逃离现场;自认为无责而逃离;送伤者就医后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在接受调查时擅自逃离;离开现场后否认事故。以上情形均构成肇事逃逸行为。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