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中被害人身份认定的基本要素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诈骗罪受害人的认定标准具有明确界定:任何遭受诈骗行为侵犯的个人、团体甚至是国家都可能被视为受害者。倘若诈骗行为成立犯罪,则行为人通常会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严厉惩罚,同时还将面临罚金的处罚。所谓诈骗罪,其本质上就是行为人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通过各种欺骗手段,包括虚假陈述和刻意隐瞒真实情况,从而获取到巨额的私人或公共财物。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集资诈骗罪如何处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集资诈骗罪的量刑存在明确的数额标准。
首先,数额较小的标准为个人诈骗公私财产达到人民币十万元及以上,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而在数额巨大的情况下,个人檀越集资诈骗公私财产一百万元及其以上,便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集资诈骗的犯罪金额并非该罪衡量量刑的唯一指标,亦需考虑到罪犯的犯罪情节。
例如,是否长期从事违法的集资诈骗活动、是否身为集资诈骗团伙的首要分子、对受害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于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多种因素,以及罪犯过往的行为记录、案发后的悔罪表现以及退赔情况。
综合这些要素,全面评估罪犯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采取差别化的标准,给予适当的量刑处理。《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
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同时具有本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项情节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在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三、集资诈骗罪有什么责任
集资诈骗罪是一种主要的金融犯罪类型,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交易金额达到法定限度。在刑法上,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主要包含主刑与附加刑两大类。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及死刑五种。对于具体刑罚裁定的轻重程度,将取决于犯罪涉及的资金规模、犯罪情节的恶劣程度等多重因素。通常情况下,若涉案金额达到较大标准,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同时还需缴纳罚金;而当涉案金额达到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则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时还需缴纳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将对相关单位施加罚金处罚,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同样的法律条款进行惩处。另外,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将被依法追回,并返还给受害者。
诈骗罪受害人的认定标准明确,受诈骗行为侵害的个人、团体或国家均为受害者。诈骗行为构成犯罪,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严厉惩罚,并支付罚金。诈骗罪的本质是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