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立案候审之取保候审条件
在涉及交通肇事罪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若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取保候审:
首先,应当是有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单独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
其次,其所涉及的案件性质也需要是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通过实施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潜在危险的情况下;
再者,如果犯罪嫌疑人存在严重疾病无法自理,孕妇或者正在哺乳期内的女性等特殊身份,同样也可以考虑实行取保候审,因为这类人群在采取此类措施后也不易对社会造成不必要的威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吗
交通肇事罪乃是指行为人违反现行陆路交通管理法律规定,着手实施重大的道路交通事故,由此导致有人身受重伤乃至宣告死亡,抑或使得社会公私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并最终依法受到刑事追诉的犯罪行为之一。
第三点,这里所述的“过失”特指行为人对于自身可能所引发的严重交通违章行为及其潜在后果所持有的心理状态。
最后,行为人在违法违规操作的过程中或许明知道故犯,例如醉酒驾驶车辆、强行超越前方车辆、超过限速规定行使等等,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自身的违章行为有可能会引起重大事故,产生严重的后果。
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疏忽大意或是出于不当的自信,他们未能预料到,或者即使已经预见到,仍轻信能够将这些问题规避掉,最终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怎样起诉
重大交通事故事件属于公共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公诉程序事件,通常由公安局承担主要的侦查和监督审查职责。在事故发生之后,公安局将会对现场展开详细的勘察以及全面深入的取证活动。如果涉案者可能构成犯罪,则公安局会根据法律规定启动立案侦查程序,并将事件移交至检察院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起诉。检察院在接收到事件后,会对所有证据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以确保事件事实清晰明确且证据确凿充分。如果检察院认定有必要追究涉案人员的刑事责任,他们将会向法院提出正式的公诉请求。对于受害人一方来说,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他们享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要求被告方对其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受害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支持,例如医疗费用单据、财产损失证明等等。此外,受害人还应该密切关注事件的审判进程,有需要的话,也可以考虑聘请律师来协助自己维护合法权益。
交通肇事案的犯罪嫌疑人,若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附加刑,或可能被判有期徒刑但取保无社会危险,或存在严重疾病、怀孕、哺乳等情形,可申请取保候审。此举旨在确保取保候审措施安全有效,不会对社会造成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