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立案标准如下:
首先,若行为人在实施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违反了我国现行有效的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因此导致事故的产生,从而致使他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亦或是造成公共或私人财产的重大损失;
其次,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选择逃避责任,或者存在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
最后,对于那些因为逃逸而导致他人死亡的案件,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强调的是逃逸行为与致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交通肇事罪缓刑的程序都有什么?
首先,如果犯罪嫌疑人能主动对受害者及近亲家属进行积极的经济补偿,使其感受到诚意和关爱,进而获得他们的理解与宽容,这样的话,此类案件是有可能得到缓期执行的。
其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定刑期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程度内的犯罪行为,即使被认定为侵权行为的被告没有获得受害者及近亲家属的谅解,仍有可能得到缓期执行的机会。
再者,对于那些为了逃避司法追责而逃离事故现场的罪犯,有意识地破坏、篡改现场记录,销毁证据,或是有意掩盖事实真相,通过嫁祸于他人来逃避责任的人,缓期执行这种权益往往不会被考虑。
但是,对于因为逃逸行为导致人员丧生的犯罪嫌疑人来说,尽管他们通常具备减轻刑事处罚的法定条件,缓期执行也未必能够得到批准。
然而,当这些罪犯积极赔偿受害者及其近亲家属的经济损失,从而获得理解和原谅时,司法系统会考虑从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缓期执行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三、交通肇事罪自首怎么判
在交通肇事罪的审判量刑之中,自首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通常而言,当具备自首行为的罪犯受到审讯时,法官将会依法将其所犯罪行的法定刑宽恕或减轻。然而,对于交通肇事罪的量刑起点,这将因具体的行为细节而有所差异,例如:若有人在此次事故中造成他人严重伤害、死亡或是直接或者间接造成了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巨大损失,那么,这样的量刑起点将会相应提高。当然,如果此次事故中有涉及到逃逸等恶劣情节的话,量刑标准也自然会更加严格。在此种情况下,假如出现了自首行为并且罪行较轻,法院甚至可以考虑对罪犯予以免于刑事处罚。然而,最终的判决结果仍然需要全面考虑到事故责任的明确划分、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赔偿情况以及是否得到受害者的谅解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说,虽然自首行为能够对量刑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并不能够保证一定会获得轻判,还需要结合整个事例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法规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因逃逸致人死亡。其中,“因逃逸致人死亡”需有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符合上述标准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