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接受纯获益的赠与对吗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有权接受纯获益性质的赠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相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之人不得自行接受赠与。在法律实践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通过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各类民事法律行为,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自主表达其真实意愿,故其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将被视为无效。换言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代为接受赠与。
所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那些缺乏以自身独立意志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的自然人。具体而言,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均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范畴;而对于那些无法辨识自身行为的成年人和无法辨识自身行为且年龄超过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样也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即为其法定代理人,其中父母则是未成年子女的首要监护人。若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离世或丧失监护能力,则应按照以下顺序由具备监护能力的人员担任监护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弟姐妹;
(3)其他有意愿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需得到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批准。
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监护人亦应按照以下顺序予以确定:(1)配偶;(2)父母、子女;(3)其他近亲;
(4)其他有意愿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需得到被监护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批准。
《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杀了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未满八岁的未成年儿童以及无法自我感知自身行径的成年人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者。
请注意,我们受到以下法律条款的制约:
1.如果精神疾病患者在无法感知或控制自身行为时,导致了危害性后果,他们是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其疏于管理,他们的家人或监护人应该严格关注和进行医疗照顾;
如有必要,可由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将其置于医院治疗并给予适当的护理照顾。
然而,当这些患者在精神状态正常或仍有能力感知或控制自身行为时犯下罪行,则必须履行刑事责任。
特别强调,不满八岁的未成年人即使触及死刑也不会承担刑事责任。
2.对于无法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来说,尽管他们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仍应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相应层次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在此过程中,民事责任部分可能会要求他们的监护人代表他们承担相关责任。《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怎么判
所谓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那些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群体以及无法正确认知自身行为的成年人。关于此类人群的法律身份判断,我们应依据相关的法令规章和具体的行为特征、医学鉴定等多个角度的考量进行综合性判定。针对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群体,法律明文规定直接将其归类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对于那些不能正确认知自身行为的成年人而言,他们往往需要经过特定的法定程序,一般情况下由其利益相关方或有关机构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予以确认该成年人是否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院将根据相应的证据材料,例如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鉴定意见等,作出最终的裁决。在涉及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他们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将被视为无效,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执行相关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自主接受纯获益性质的赠与,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这些人包括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及无法辨识自身行为的成年人。监护人的确定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若无合适人选,需由相关部门批准。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