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之后,是否会面临再次逮捕的风险?
取保候审仅仅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律措施,逮捕同样也是强制措施之一。在取保候审之后,是否还会面临重新逮捕的风险,这取决于司法机构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决策。决定性因素在于,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后,法院将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以确定被告是否存在犯罪行为,以及其所犯之罪行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它与是否判处刑罚并没有直接关联。如果经过法院审理认定被告并未实施任何犯罪行为,那么自然就无需判处刑罚。通常情况下,那些获得取保候审的被告将会被判处缓刑。
然而,是否判处刑罚仍然需要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最终证实被告确实存在犯罪行为,那么毫无疑问他将会被判处刑罚。
至于刑期的长短,则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来决定。但是,从一般的经验来看,能够获得取保候审的被告,其所涉及的案件情节往往并非特别严重,因此他们的刑期通常在三年以下,并且有可能被判处缓刑。总而言之,如果被告已经被采取了取保候审的措施,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免于接受刑事审判程序,或者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是要用身份证吗
在遵循法定程序获得取保候审批准之后,被允许在此期间继续使用身份证件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然而,如果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了相关法规,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惩戒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拘留,这也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认可。
根据已经颁布并实施的相关规定,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还是被告,只要被授予取保候审权,就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1)在未经有关执法机关批准之前,不得擅自离开其目前所居住的市或者县级区域;
(2)对于自身的住址、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都应在发现后的第一时间向原执法机关进行报告,并且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三、取保候审需要被害人出具谅解书吗
在决定是否对某位犯罪嫌疑人实施取保候审时,被害人是否出具谅解书这一问题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判断。通常情况下,能够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犯罪嫌疑人获取取保候审批准的几率。因为这份谅解书可以表明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有所减少,从而降低了其人身危险性的评估。然而,我们必须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取保候审都非得需要得到被害人出具的谅解书才能进行。对于取保候审的决定,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以及是否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同时还要审查是否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产生等等。总而言之,尽管被害人的谅解书能够提高犯罪嫌疑人获取取保候审批准的概率,但是它并不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取保候审后,被告仍面临再次逮捕的风险。这取决于司法机构对案件具体情况的审查。法院将全面评估被告的犯罪嫌疑、罪行严重性及刑事责任。取保候审与刑罚无直接关联,但如经法院审理确认犯罪,将依法判刑。通常,取保候审者可能获缓刑,但具体刑期需根据案情决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