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不和受害人调解怎么办

最新修订 | 2024-10-21
浏览10w+
包同贺律师
包同贺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执业:4年高级合伙人
专家导读 首先,若伤员接受完相关医学检查,确认身体状况无恙,您可与之桥进行商谈以明确具体的赔偿金额,进而达成双方都满意的赔偿协议,同时需妥善保存有关诊断证明及其他相关凭证,以便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解决。其次,当您和伤员无法就赔偿问题达成共识时,您有权选择报警处理,交管部门将依据实际情况判定责任归属。在此之后,仍然需要面对如何支付赔偿金的问题。
交通肇事罪不和受害人调解怎么办

一、交通肇事罪不和受害人调解怎么办

首先,您可以等到伤者完成所有相关的身体检测并证实确实没有问题之后,与他进行友好的协商,以期共同确定出合理的赔偿金额,进而形成正式的赔偿协议,并且务必保存好诸如诊断证明之类的关键性凭据作为记录。

其次,倘若无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您有权选择报警求助,让交警队依据实际状况进行责任的划分和认定。当然,最终还会涉及到具体的赔偿事项。

再者,假如伤者坚持拒绝出院,那么您应该尽最大努力搜集各类能证明伤者并不需要继续滞留在医院的证据,例如医院开具的明确指示伤者可以出院的医嘱、以及诊断证明显示伤势已经完全康复等等。若您认为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存在不合理性,那么在进入法院诉讼程序时,您同样有权利申请进行医疗费用是否合理的司法鉴定。关于交通事故所导致的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既可以选择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若当事人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或调解书生效后仍未得到履行,当事人便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是怎么认定的

众所周知,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如果有单位负责人、机动车所有者、承包商或者乘客等指使肇事者逃避应有的法律责任,进而导致受害者由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最终不幸身亡的情况,此类行为将被视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处理,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理论,共同犯罪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共同意识达成的故意犯罪行为。

他们的行为目标相同,相互关联,相互协作,并与犯罪结果产生直接的因果联系。

要满足共同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首要条件便是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参与,且这些人都需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此外,他们还需要为之提供协助和支持的单位也应该被视为另一种类型的共犯主体。

第二个要素则是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共同的犯罪行为,在客观要求上,各个共犯者都必须实施了实质性的共同犯罪行为。

至于最后一步,那便是他们必须保持共同的犯罪意图,从主观角度出发,构成共同犯罪意味着参与其中的众人必须共享犯罪意图,即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将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结果,并愿意或默许这样的结果发生。

这种“我知道已经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但仍然示意或帮助他逃跑”的意图,说明参与者的主观恶意。

当然,对于肇事者来说,他在他人的指示和帮助下选择逃逸,这本身就是一种故意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三、交通肇事罪谅解书会怎么判

在涉及到交通肇事罪的案件审理过程中,谅解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辩护或量刑依据。

通常情况下,如果被告方能够积极地对受害者或其亲属进行赔偿,并得到他们的谅解认可,那么在司法审判当中,法官将会相应地给予酌情从轻的刑事处罚

然而,实际的判决结果仍然需要全面地考虑整个案件的各个方面,例如事故责任的划分、犯罪行为的性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被告方的认罪悔过态度等等。

假如被告方在事故中承担了主要或完全的责任,并且导致了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等极其严重的后果,那么就符合了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标准

在此种情况下,若能获得受害者或其家属的谅解书,那么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倘若还存在其他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甚至有可能适用缓刑

但是,如果犯罪行为的性质极为恶劣,即使有谅解书的存在,还是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伤者检测无误后,友好协商赔偿金额并签订协议,保存诊断证明。协商无果可报警,交警划分责任。伤者拒出院,收集无需住院证据。对医疗费有疑,可申请司法鉴定。损害赔偿纠纷可调解或民事诉讼。调解不成或未履行,可提起民事诉讼。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6.3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20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罪不和受害人调解怎么办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1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1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3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1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1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7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3****70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1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5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7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6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4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1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7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4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肇事逃逸不接受调解判多久?
肇事逃逸不接受调解判多久需要根据行为人所实施的肇事逃逸的实际行为认定,如果是行为人肇事逃逸并且导致一人重伤的,此时是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如果是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又逃逸的,此时是会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肇事逃逸不接受调解怎么处理
肇事逃逸本身就不能调解处理,不管民事赔偿是否达成和解协议,对肇事逃逸的行为都要予以处罚,交通事故不构成犯罪的,要处15天以下治安拘留并处罚款,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最多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受害人能不能去交警队调取监控
[律师回复] 【法律意见】
交通事故逃逸是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只要离开了现场没有救援的意向就是逃逸,可恶加上可耻。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二)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三)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四)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虽然事实上发生的逃逸行为,但对方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中也的确存在过错,并且有证据能够证明这种过错的存在的话,交通管理部门仍然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划分双方责任,而并不是由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责的。第十九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上不构成犯罪的;严重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20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交通肇事受害者能不能去交警队调取监控摄像?
[律师回复] 【法律意见】
交通事故逃逸是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只要离开了现场没有救援的意向就是逃逸,可恶加上可耻。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二)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三)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四)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虽然事实上发生的逃逸行为,但对方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中也的确存在过错,并且有证据能够证明这种过错的存在的话,交通管理部门仍然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划分双方责任,而并不是由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责的。第十九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上不构成犯罪的;严重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0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肇事逃逸不接受调解会怎么样
肇事逃逸本身就不能调解处理,不管民事赔偿是否达成和解协议,对肇事逃逸的行为都要予以处罚,交通事故不构成犯罪的,要处15天以下治安拘留并处罚款,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最多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是依旧不知道肇事逃逸不接受调解会怎么样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交通事故
肇事逃逸,受害人死亡,受害人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律师回复] 司机酒驾发生事故之后,有些司机害怕被处罚就会逃逸,等自己 第二天酒清醒之后才去自首。这种逃逸的行为也是会遭受到法律处罚的,作为司机应该要清楚。那么,酒驾逃逸后第二天自首怎么处理? 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两者的刑罚幅度是完全不同的。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由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肇事人的法定义务,而肇事人没有履行义务,因此虽然可以认定为自首,但在决定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时要适当从严把握,对于肇事人同时具有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等从重情节,在决定是否从宽处罚时更要从严把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肇事逃逸和对方调解还会拘留吗
如果有人在事故中逃逸了,那他即使后来和解了,取得了谅解,也不一定能完全免除拘留的责任。虽然他可能会因为肇事逃逸而被法律制裁,但和解和谅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的法律责任,而不能完全免除。法律的制裁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和交通秩序,所以肇事逃逸这种严重违法行为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造成故意伤害后,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肇事者履行了民事赔偿责任,受害者还能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吗?
[律师回复] 民事赔偿有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有明确的规定。故意伤害重伤二级应赔偿原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费用。  《侵权责任法》  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第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九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条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一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20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肇事逃逸受害人死亡要如何办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肇事逃逸受害人死亡要怎么办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五条规定:未参加机动车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第二十四条也规定:国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在肇事机动车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时,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对未参加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国家设立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受害人的相关损失后,再行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可见,法律规定的只是关于抢救费用和丧葬费用的垫付与追偿责任的主体,承担该部分损失的最终赔偿责任主体为交通事故责任人,而非机动车主。但是国家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尚未设立,在此情况下,相应的赔偿责任仍应由行为人承担,由机动车主承担尚无法律依据。
二、行为人将人撞伤以后逃逸,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应根据行为人不同的罪过形式予以定罪处罚。
1、对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能充分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即不具备间接故意主、客观条件的,均应按交通肇事定罪处罚。
2、交通肇事后被害人伤势极其严重,以至生命垂危即使行为人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为逃脱罪责驾车逃逸,而被害人最终确已死亡的,对于这类案件,笔者认为应当认定该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不能依据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处罚。而应根据第二款,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来定罪量刑。
3、行为人因交通肇事后逃逸。在当时的情形下行为人明知其逃逸后被害人受伤严重有死亡的可能,却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采取放任的态度,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案件,应视不同情况分别定故意罪或以故意罪和交通肇事罪二罪并罚。
4、行为人肇事致人重伤后为逃避罪责,故意将被害人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致被害人死亡的,对此行为应以直接故意罪定罪。
交通肇事受害人死亡,谁是原告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交通肇事受害人死亡,谁是原告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正确认定和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于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操作都大有裨益的。实践中发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应当分别作出相应的定性和处理。
(1)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为逃避处罚而逃逸。行为人虽有逃逸行为,但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对行为人的行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2)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为了逃避处罚,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顾而逃逸,行为人虽有逃逸行为,主观上具有放任的故意,但与被害人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对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交通肇罪论处。
(3)行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重伤,即使及时抢救,受害人的生命也无法挽救,行为人为逃避责任而逃逸,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听之任之,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并无原因,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但没有致人死亡的情形。
(4)行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受重伤或轻伤,不具有死亡的现实危险性,被害人因行为人的逃逸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可能是间接故意或轻信能够避免,但构不成间接故意,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
(5)行为人肇事后逃逸,被害人不具有死亡的现实危险性,被害人在被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其死亡,行为人与被害人死亡系其他因素介入,行为人的责任已转移到其他因素的责任范围中,行为人对死亡结果不负责,只对其肇事行为负责。
(6)行为人肇事后,在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的,可分为以下二种情况:其一第一次肇事后,逃逸途中只注意吸取教训,而忘记其他义务导致再次发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行为人的两行为均构成交通肇事罪。其二行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尽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顾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导致多人死亡,主观故意由过失转化为故意,其行为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属于危害公共安全,对行为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7)行为人肇事后,下车抢救被害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如将被害人放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自己驾车逃跑,使被害人处于无法得到救助的环境中,主观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伤亡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行为应当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0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医疗事故调解对受害者是否有利?
医疗事故调解对受害者是有利的,因为双方当事人如果能够通过调解的方式私底下解决的话,就避免存在一些诉讼成本问题。并且在调解的时候也是可以尽可能的维护自身的权利,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10w+浏览
医疗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不和受害人调解怎么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