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您可以等到伤者完成所有相关的身体检测并证实确实没有问题之后,与他进行友好的协商,以期共同确定出合理的赔偿金额,进而形成正式的赔偿协议,并且务必保存好诸如诊断证明之类的关键性凭据作为记录。
其次,倘若无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您有权选择报警求助,让交警队依据实际状况进行责任的划分和认定。当然,最终还会涉及到具体的赔偿事项。
再者,假如伤者坚持拒绝出院,那么您应该尽最大努力搜集各类能证明伤者并不需要继续滞留在医院的证据,例如医院开具的明确指示伤者可以出院的医嘱、以及诊断证明显示伤势已经完全康复等等。若您认为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存在不合理性,那么在进入法院诉讼程序时,您同样有权利申请进行医疗费用是否合理的司法鉴定。关于交通事故所导致的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既可以选择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若当事人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或调解书生效后仍未得到履行,当事人便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是怎么认定的
众所周知,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如果有单位负责人、机动车所有者、承包商或者乘客等指使肇事者逃避应有的法律责任,进而导致受害者由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最终不幸身亡的情况,此类行为将被视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处理,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理论,共同犯罪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共同意识达成的故意犯罪行为。
他们的行为目标相同,相互关联,相互协作,并与犯罪结果产生直接的因果联系。
要满足共同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首要条件便是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参与,且这些人都需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此外,他们还需要为之提供协助和支持的单位也应该被视为另一种类型的共犯主体。
第二个要素则是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共同的犯罪行为,在客观要求上,各个共犯者都必须实施了实质性的共同犯罪行为。
至于最后一步,那便是他们必须保持共同的犯罪意图,从主观角度出发,构成共同犯罪意味着参与其中的众人必须共享犯罪意图,即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将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结果,并愿意或默许这样的结果发生。
这种“我知道已经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但仍然示意或帮助他逃跑”的意图,说明参与者的主观恶意。
当然,对于肇事者来说,他在他人的指示和帮助下选择逃逸,这本身就是一种故意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三、交通肇事罪谅解书会怎么判
在涉及到交通肇事罪的案件审理过程中,谅解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辩护或量刑依据。
通常情况下,如果被告方能够积极地对受害者或其亲属进行赔偿,并得到他们的谅解认可,那么在司法审判当中,法官将会相应地给予酌情从轻的刑事处罚。
然而,实际的判决结果仍然需要全面地考虑整个案件的各个方面,例如事故责任的划分、犯罪行为的性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被告方的认罪悔过态度等等。
假如被告方在事故中承担了主要或完全的责任,并且导致了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等极其严重的后果,那么就符合了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标准。
在此种情况下,若能获得受害者或其家属的谅解书,那么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倘若还存在其他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甚至有可能适用缓刑。
但是,如果犯罪行为的性质极为恶劣,即使有谅解书的存在,还是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伤者检测无误后,友好协商赔偿金额并签订协议,保存诊断证明。协商无果可报警,交警划分责任。伤者拒出院,收集无需住院证据。对医疗费有疑,可申请司法鉴定。损害赔偿纠纷可调解或民事诉讼。调解不成或未履行,可提起民事诉讼。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