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后涉案人员是否能够获得自由以及何时获释主要是受到其涉嫌犯罪的调查进度及相关司法程序的影响。若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之间达成了和解协议,这种情况有望在定罪量刑时得到适当考虑或者成为申请保释的有力理由,但是并不能够直接确定当事人的释放时间。
根据法定程序,公安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可达37日。在此之后,若检察机关未能批准逮捕,那么嫌疑人便有可能被释放或者变更为其他强制性措施。
至于具体的释放时间,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二、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的区别有什么
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阐述如下所述:
1.本质属性不同:
刑事拘留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种保障性措施,属于法定的诉讼行为之一,旨在确保刑事诉讼过程的顺畅运作且自身并无惩罚类的特性;
相对而言,行政拘留则是治安管理领域的一种处罚手段,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措施,主要目标在于惩戒及教化在日常生活中有明显触犯法规行为的个体。
2.法律依据有所区分:
刑事拘留的实施是依照我国《刑法诉讼法》明文规定;
而行政拘留的实行则依据了《行政处罚法》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多项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
3.适用对象各异:
刑事拘留所针对的是某些在刑事案件中被怀疑为犯罪行为人或重大犯罪嫌疑人的处理;
相反,行政拘留则通常用于那些拥有一般违法行为举止的个人。
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拘留形式之间具有明显的罪行界定。
4.拘留时间长短不同:
针对一般的现行犯罪者、重大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拘留,最为长期的限制是14天;
至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或有组织的犯罪嫌疑人,最长的拘留期限可以延长至37天。
相比之下,行政拘留的最长时长为15天。《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行政处罚法》第九条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三、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怎么判定
关于如何区分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需要从多个方面予以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其性质有本质的差异性。刑事拘留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强制措施,往往适用于涉嫌犯罪的嫌疑人身上;而行政拘留则主要针对普通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与惩罚性的处理方式。其次,两者在适用法律层面也有所不同。刑事拘留的执行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为主导;然而,行政拘留则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这一类的行政法律法规进行实际操作。除此之外,拘留的期限也是二者之间显著的差别所在。刑事拘留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7天;而行政拘留的时长则通常在1到15天之间,如果数次违法行为并罚,最长拘留期不得超过20天。最后,我们还应认识到,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的目的各异。前者旨在确保刑事诉讼程序得以顺利进行;后者则是对违法行为的制裁以及对被拘留人的教育改造。综上所述,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在性质、法律依据、期限以及目的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判断。
刑事拘留后,涉案人员能否获释取决于犯罪调查进度和司法程序。和解或保释申请虽有影响,但不直接决定释放时间。拘留最长37日,若未获批逮捕,可能释放或变更措施。具体释放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