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罪的判断依据包括哪些内容
对于如何判定合同诈骗罪,主要参照以下几个重要因素进行评估:
首先,考察行为人在签署及执行合同过程中的真实意图,看看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其中又包含了行为人是否采用了虚拟事实或者掩盖真相的手法处理合同事宜;
其次,审慎研究被认为是欺诈性的行为,例如伪造合同文件、冒充其他身份、虚假描述担保情况等等;
第三,确定对方是否因为此类欺诈行为而对实际情况产生了误解,并且据此进行了财产分配安排;
再次,需要明确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是否给对方带来了财物上的损失;
最后,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在于,确认行为人是否对其所实施的违法行为持有足够的故意心态,即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财产损失,但是仍然坚决贯彻了这种行动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详细解释如下,即以非法获取他人财产权益且并无真实交易意图为目的,在合同的拟定与履行过程中的各项行为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表现形式为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当事人蒙受财物损失。
根据我国现行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要求,对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案件,须按照以下相关标准进行立案审查:
(1)对于个人向公众或私人实施的诈骗行为,若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人民币五千元至两万元的标准,则公安机关应对此进行立案侦查;
(2)对于单位直接领导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责任人以其所属单位的名义进行诈骗活动,且所得款项均归属于该单位的情况下,倘若诈骗金额超过人民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的范围,应视为需要进行刑事立案调查处理的情况。《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三、合同诈骗罪数额巨大的认定有何规定
在我国,关于合同诈骗罪中“数额巨大”的判定基准,因为地域范围的不同,往往存在细微的差别。
根据现有的法律规范以及司法实践经验,通常情况下,50万元人民币至2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金额被视为“数额巨大”。
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一具体的判定标准会受到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对于犯罪数额的认定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经济损失,也可能涵盖了间接损失。
例如,由于合同诈骗行为导致受害人失去的原本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等等。
此外,犯罪数额也是衡量刑事责任轻重的关键要素之一。
当涉及到数额巨大的案件时,被告人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并且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
合同诈骗罪的判定主要依据合同内容、签订过程、履约行为及结果、当事人主观故意和损失情况等因素。若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即构成合同诈骗罪。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