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犯罪怎么处罚

最新修订 | 2024-10-24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在法律上,参与未知非法活动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参与者在行为时并不知道这是非法活动,并且没有故意犯罪的意图,那么通常情况下他们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参与者在行为时应当知道这是非法活动,或者应当预见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但由于疏忽或者自信而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他们可能会被判定为过失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参与者对行为的细节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对行为的危害应该有一定的认知。如果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他们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在参与任何活动之前,都应该对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避免因为无知或者疏忽而陷入法律风险。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犯罪怎么处罚

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犯罪怎么处罚

在无从知晓其真实性质与内幕的环境下参与到某种非法活动之中,常常被认为并未构成蓄意犯罪的条件。

然而,根据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亦有可能被判定为过失型犯罪。

例如,若个体确实无法察觉事情的真相,没有任何犯罪意图,并且亦未曾预料到自身的行为可能引发犯罪后果,那么一般来说,他并不需要对该违法事件负责。

然而,倘若他本应能感知,且因疏忽大意而未能感知,或者是已经感知到了风险,却又过分相信自己有能力规避,最终导致了犯罪结果的产生,那么他便有可能因此而被判定为过失犯罪

举例而言,在某些情境下,尽管个体对于犯罪的具体细节毫不知晓,但是对于自身行为的性质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他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认知。

然而,若是因为疏忽或者过度自信而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那么他就有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与未知非法活动,无意犯罪,但可能因过失担责。若未预见行为后果,通常免责;若应知风险,因疏忽或自信未防,致犯罪,判过失。即使不知细节,对行为危害应有认知,疏忽防范,需担过失责任。简言之,无知非免责,疏忽或自信过失可致责。

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信罪怎么判

对于以下三项案件,若当事人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做出上述行为,均不能被认定成立相关罪名:

首先,当事人并不知情;

其次,但当事人已经明确意识到某些人正在使用信息网络从事某种非法活动,并且他们还为这些人的犯罪行为提供了诸如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以及通讯传输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最后,或为其犯罪活动提供广告宣传、支付结算等各种形式的便利条件,那么这就构成所谓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然而,如果当事人不了解这些情况,且没有参与其中,那将不会被认为是同等的犯罪行为,也就不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再者,若属单位犯下此类罪行,相关部门将会对其进行罚金的惩罚,而对于该单位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的直接责任人,将会依据上文所述的第一类情形依法处以相应的刑罚

须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两种行为,若同时触犯了其他法律规定的犯罪,应该按照处罚较为严重的条例来确定适当的犯罪罪名进行惩处。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提示性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了赃物怎么办

若在无意识之中接收了赃物,可能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法律责任。倘若您确凿事前对事实毫不知情,且以合理价位和常规交易模式进行购入,同时也竭力履行了应有的审查职责,那么通常情况下您并不构成犯罪行为。然而,您仍需全力配合公安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相关的交易记录以及目击者的证词等证据,以此来证实自身的无辜。若无法充分证明您的无知,则可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法律风险。例如,涉案物品可能会被依法追回,从而给您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在日常商业活动中,务必审慎审查商品的来源,妥善保存相关交易凭证,以便尽可能地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

参与未知非法活动,无意犯罪,但可能因过失担责。若未预见行为后果,通常免责;若应知风险,因疏忽或自信未防,致犯罪,判过失。即使不知细节,对行为危害应有认知,疏忽防范,需担过失责任。简言之,无知非免责,疏忽或自信过失可致责。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本文4.2k字,预估阅读时间14分钟
浏览全文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97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犯罪怎么处罚
一键咨询
  •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5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8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0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4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6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2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4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3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5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2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8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8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0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7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6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不知情情况下参与了诈骗如何办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不知情情况下参与了诈骗如何办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传销是犯罪吗?不是说三级以上的骨干才会判刑吗?
[律师回复] 不知情的情况下销赃是不构成犯罪的。
“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或者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刑事立案,量刑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
1)销赃罪要求有主观上的故意,明知被处理的物品为赃物
2)“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构成窝赃、销赃罪要明知所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物品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对于事实上窝藏、转移、收购或者销售了赃物。
3)在实践中,肯定对明知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当然,口供只是作为定案的证据之一而不是唯一证据,如果当事人自己说不明知,但是通过客观情况能综合反映应该知道也有可能构成此罪,如:处理该物品的时候,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或者根本不在明面上售卖等等很多异常情况都有可能有明知方面的推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第三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97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传销是犯罪吗?还有30个亲戚朋友跟我做
[律师回复] 不知情的情况下销赃是不构成犯罪的。
“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或者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刑事立案,量刑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
1)销赃罪要求有主观上的故意,明知被处理的物品为赃物
2)“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构成窝赃、销赃罪要明知所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物品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对于事实上窝藏、转移、收购或者销售了赃物。
3)在实践中,肯定对明知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当然,口供只是作为定案的证据之一而不是唯一证据,如果当事人自己说不明知,但是通过客观情况能综合反映应该知道也有可能构成此罪,如:处理该物品的时候,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或者根本不在明面上售卖等等很多异常情况都有可能有明知方面的推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第三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不知情情况下参与了诈骗怎么办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不知情情况下参与了诈骗怎么办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聚众斗殴是否属于犯罪
[律师回复] 1、要证明自己是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不属于,如果证明不了就属于犯罪从法律规定上看,聚众斗殴犯罪应当划分主从犯。
2、法律依据:
(1)《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只要是二个以上的行为人在共同的犯意支配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均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任意的共同犯罪是指一个人可以实行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的犯罪。刑法分则的大部分罪名都是任意的共同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必要的共同犯罪是指必须由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的犯罪。必要的共同犯罪必须要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明确予以规定才能构成,一般包括对向犯、聚众共同犯罪、集团共同犯罪,如聚众持械劫狱罪、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等。刑法根据共同犯罪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在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分别规定了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以便准确适用刑罚。
(2)《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可知构成聚众斗殴犯罪必须要聚众即纠集多人,包括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其他参加者。为了保持刑法应有谦抑性,刑法规定并不是所有参加聚众斗殴的人都构成犯罪,只处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根据刑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斗殴中起组织、指挥、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积极参加者是指除首要分子以外其他在斗殴中发挥重要作用或者直接致死、致伤他人者。从上述分析可知,聚众斗殴罪必须要二人以上才能构成,是共同犯罪中的必要的共同犯罪。
3、既然聚众斗殴罪是共同犯罪,就应当适用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适用共同犯罪中主从犯划分的规定。因为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属于刑法总则的规定,聚众斗殴罪则属于刑法分则规定。刑法总则的效力遍及刑法分则。如果聚众斗殴罪只区分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而不适用共同犯罪主从犯的划分,无疑是违反刑法总则效力的规定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7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诈骗怎么办?
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诈骗一般不构成犯罪。诈骗罪最基本的一个构成要件就是主观上存在欺骗的故意,如果对诈骗不知情,也就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所以很难构成犯罪。但知情与否,不以其个人口述为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被迫参与犯罪怎么认定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被迫参与犯罪怎么认定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三、犯罪特殊主体的身份特征
(1)是在实施犯罪之时就已经形成的,而非在犯罪活动或者犯罪组织中形成的特殊地位。如首要分子。
(2)特殊身份是行为人在人身方面的特殊资格、地位或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此,特定犯罪目的与动机等心理状态,不宜归入特殊身份。
(3)特殊身份总是与一定的犯罪行为密切联系的,与犯罪行为没有联系的资格等情况,不是特殊身份。例如,在叛逃罪中,国籍以及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与犯罪行为有密切联系,属于特殊身份,但在故意罪中,国籍以及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与犯罪行为没有密切联系,因而不是特殊身份。
(4)特殊身份既可能是终身具有的身份,也可能是一定时期或临时具有的身份,这取决于身份的类型与刑法的规定。如国家工作人员是临时的身份,但男性则是终身的身份。
(5)特殊身份既可能是由于出生等事实关系所形成的身份,如男女、亲属关系;也可能是由于法律规定所形成的身份,如证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还可能是同时由于事实关系与法律规定所形成的身份,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的人,一方面有基于亲属关系所形成的自然身份,另一方面也有基于法律规定的法定身份。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诈骗怎么办
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诈骗行为应如何应对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并不足以构成刑事犯罪。欺诈犯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便是行为人在主观层面上存有欺诈的意图,若行为人对于该欺诈行为毫不知情,则便不会产生任何主观意愿的存在,因此也难以将其视作为一种犯罪活动。然而,是否知情并非仅仅依赖于犯罪者本人的口头描述而判断,还需要根据客观事实进行核实。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7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赌博会处罚吗
一般来说,个人偶然参与赌博,且不知情,法律对其处罚通常较轻。但在具体考量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参与频率、获利情况等。这里的不知情,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没有意识到赌博的本质或规则。如果是一开始不知情,后来知道了还继续参与赌博或者企图从中获利,那么可能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了。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参与了非法集资,会构成犯罪么
[律师回复]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根据你的陈述无法判断你大伯是否涉嫌非法集资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97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参与了非法集资,会构成犯罪么
[律师回复]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根据你的陈述无法判断你大伯是否涉嫌非法集资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参与了非法集资,会构成犯罪么
[律师回复]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根据你的陈述无法判断你大伯是否涉嫌非法集资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犯罪怎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