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驾取保候审已解除怎么处理
取保候审措施被解除之后,通常表明被取保人已经履行了相应的义务且未违反相关规定,因此无需再继续保持这一法律措施。后续处理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案件将进入到法院的审判程序中,由法官根据事实情况以及所提供的证据材料做出最终的裁决;
其次,被告人需要按照法院发出的出庭通知书上指定的时间准时出席庭审过程;
最后,在法院对案件做出判决之后,被告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并执行判决结果,其中可能涉及到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多种刑罚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情形有哪些
1.不应承担刑事惩罚责任者;
2.取保候审期限早已满期;
3.发现在决定采取取保候审之时存在不当之处者;
4.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若存在严重疾病以致无法自理、执行取保候审亦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风险者;
5.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其案件尚无法按照法律规定在到期前圆满办理完毕者;
6.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其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执行取保候审同样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风险者;
7.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第一审判机关已判其处以管制或缓刑,且有附加刑,尚未发生法律效力者;
8.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第二审判机关在审理期间,如果被告被短暂收押的时间已经达到第一审判机关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者;
9.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由于进行司法鉴定导致尚未审理终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已经期满者;
10.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已经死亡。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取保候审原则下的被保障对象,一旦该保障对象不再存在,那么取保候审便失去了存在的基本条件与意义,自然应该立即取消。
11.保证人已经死亡、遭受重伤或者出现其他无法继续维持担保能力的情况。
作为取保候审的必要角色—保证人,其资格的存在必须依赖于其拥有相应的担保能力,倘若无法得到保障能力,那么将无法履行责任,取保候审因此也应适时进行调整。
12.公安机关在经过提请逮捕之后,检察机关却未批准逮捕,因此需要对案件进行复议、复核的关键阶段;
或者是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做出不起诉的决策,同样需要通过复议、复核来解决问题。《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醉驾取保候审移交检察院后怎么判
在驾驶员因涉嫌酒后驾车被依法批准取保候审之后,相关案件将移送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起诉。然而,正式判定的法律后果取决于诸多因素。检察机关将会对案件的事实情况以及相关证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以确定是否应当提起公诉。如果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那么法院将结合被告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他/她对所犯罪状的承认程度、是否存在任何前科记录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和判断。通常情况下,酒后驾车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危险驾驶罪,相应的刑事责任包括拘役以及罚金。如果被告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较低、自愿认罪并且没有其他加重处罚的情节,那么他/她可能会面临相对较轻的刑罚。但是,最终的判决结果还需要根据每一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做出决定。被告人可以选择聘请律师作为自己的辩护人,以便为自己争取到更为有利的判决结果。
取保候审解除后,表明被取保人已履行义务且无违规。后续流程包括:案件进入法院审判,法官依据事实和证据裁决;被告人须按出庭通知准时出庭;判决后,被告人需无条件接受并执行,可能涉及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刑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