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要件以及刑事责任的量刑期限
首先,该罪名所侵害的客体为交通运输的安全稳定;
其次,其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行为人违反相关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法规,从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他人重伤乃至死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及私人财产遭受重度损害等严重后果;
第三,从主体角度来看,本罪的实施者可以是任何年龄段的自然人;
最后,从主观心态上分析,行为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存在过失心理。对于交通肇事犯罪,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若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则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选择逃逸,或者存在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而当行为人因为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时,则需接受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缓刑的程序都有什么?
首先,如果犯罪嫌疑人能主动对受害者及近亲家属进行积极的经济补偿,使其感受到诚意和关爱,进而获得他们的理解与宽容,这样的话,此类案件是有可能得到缓期执行的。
其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定刑期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程度内的犯罪行为,即使被认定为侵权行为的被告没有获得受害者及近亲家属的谅解,仍有可能得到缓期执行的机会。
再者,对于那些为了逃避司法追责而逃离事故现场的罪犯,有意识地破坏、篡改现场记录,销毁证据,或是有意掩盖事实真相,通过嫁祸于他人来逃避责任的人,缓期执行这种权益往往不会被考虑。
但是,对于因为逃逸行为导致人员丧生的犯罪嫌疑人来说,尽管他们通常具备减轻刑事处罚的法定条件,缓期执行也未必能够得到批准。
然而,当这些罪犯积极赔偿受害者及其近亲家属的经济损失,从而获得理解和原谅时,司法系统会考虑从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缓期执行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三、交通肇事罪死亡刑附民赔偿标准是多少
在涉及到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之情况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于赔付标准的界定,一般涵盖如下主要层面:第一组成部分为丧葬费,其计算方式为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的总金额为准。
其次是死亡赔偿金,这一部分将依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基准,按照二十年的期限进行计算。
然而,若受害者年龄超过六十周岁,则每增加一岁应当递减一年;年龄达到或超过七十五周岁,则按五年来计算。
再者就是被扶养人生活费,这一部分将根据扶养人失去劳动能力的程度,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以及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来进行计算。
除此之外,还可能涉及到受害人家属办理丧葬事宜所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及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至于具体的赔偿数额,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证据才能予以确定。
交通肇事罪的成立需侵害交通运输安全,违反相关法规引发严重事故,造成伤亡或财产损失。犯罪主体为自然人,主观上需有过失。量刑依后果而定: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损失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恶劣情节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