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办理离婚通常需指定监护人签字。因患者可能无法清晰表达意愿,监护人在离婚程序中很重要。但具体依患者精神状况和民事行为能力认定,若病情稳定能表达意愿且民事行为能力符合标准,或许不依赖监护人签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精神病人离婚孩子判给谁
常规情况下,精神病患者离婚诉讼中的子女抚养裁决需综合考量。病情严重无法担责或不利子女成长,子女可能归另一方抚养。病情稳定有抚养能力且有优势,也可能判给患者抚养。法院始终以保护子女最佳利益为原则判决抚养权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三、精神病人离婚了怎么处理最好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离婚请求,重点关注疾病和自理能力。病情稳定能清晰表达意愿,应尊重其意愿决策。病情严重无法表达,法定监护人应以保障患者权益处理事务。财产分配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求,离婚后另一方可能需承担抚养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条
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精神病人离婚一般需要监护人签字。因为精神病人可能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在离婚过程中,监护人需要代表其做出相关决定并签字。但这也要看精神病人的具体病情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如果其在病情稳定期间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愿,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可能不完全依赖监护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