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怎么规定
关于假冒合同诈骗犯罪的司法判定准则往往涵盖了以下几种情形:行为人怀揣着非法占有的动机与目的,利用签订并履行合同的途径,从受害方着手实施欺诈行为,若此行为导致的被害方财产损失达到或者超过人民币两万元的金额标准,则应当启动刑事调查程序予以立案追诉。举例来说,此类犯罪经常表现为故意捏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条款等手法,致使受骗者误入歧途并因此付出财物作为代价。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六十九条
〔合同诈骗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二、虚假诉讼被骗调解结案需要注意什么
在虚假诉讼中被误导而达成调解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关于行为模式,总的来说,实施虚假诉讼的个人或单位通常采用的手段是捏造事实和伪造对自身有力的证据以此欺瞒司法机构。除了以上方法之外,其行为模式还可表现为刻意隐瞒真实情况。例如,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某一方当事人故意掩盖事实真相,通过欺骗性的手法向法院提起虚假诉讼,试图从中获取不当得利。举例来说,在司法实践中,部分当事人可能会利用早已偿清但尚未销毁的债务文件或其他相关材料作为证据,以此为由提出诉讼请求,让对方再行履行义务甚至实现与其本意无关的其他违法意图。此类情形即是典型的“虚构真实情况”的虚假诉讼行为。而且,“掩饰真相”可被视为间接形式的“捏造事实”,两者在行为性质上具有同等价值。
因此,“掩饰真相”亦应被纳入虚假诉讼的行为范畴之内。
其次,关于犯罪发生的领域,虚假诉讼罪所涉及的诉讼仅限于民事诉讼,对于行为人向仲裁机构提起的虚假仲裁行为,并不适用于该罪名的规定。此处所称的民事诉讼,涵盖了整个民事诉讼流程,包括起诉、立案、开庭审理、审判、审判监督以及执行等环节。除了向法院提起虚假诉讼外,行为人还可能利用伪造的判决书、公证文书、仲裁裁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种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法院正常的司法秩序,同时也可能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理应按照虚假诉讼行为予以惩处。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三、虚假诉讼被抓后取保候审多久
当虚假诉讼案件嫌疑人被警方逮捕之后,能否申请取保候审以及取保候审的有效期长短并非是确定的数值,这主要取决于多个复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例如罪行的恶劣程度、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以及被告人家属个人状况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将会对相关证据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最终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虚假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情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例如通过虚构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交付财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