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赔偿精神损失费多少钱

最新修订 | 2024-11-11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诽谤案的精神损失费没个固定的标准哦。得把后果的严重性、过失的程度,还有行为的形式以及场所这些都考虑进去,同时也要关注被害人的精神伤害呢。要是诽谤特别严重,都影响到声誉啦,还干扰了工作生活,让被害人精神上特别痛苦,那赔付的金额可能就会比较高啦。具体赔多少,得由法院根据具体的案情来裁定呢。
诽谤罪赔偿精神损失费多少钱

一、诽谤罪赔偿精神损失费多少钱

在诽谤罪相关案件中,对精神损失费的赔付金额并未有一个固定的准则。实际情况往往是需综合考量诸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最终决定,比如诽谤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的严重性、侵权者的主观过失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实施场所等,同时也不能忽视被害人所承受的精神伤害程度。一般而言,若诽谤行为致使受害人的社会声誉严重受损,其工作与生活均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干扰,精神上亦承受了巨大的痛苦,那么相应的赔付金额可能会相对较高。然而,具体的赔付金额仍需由法院依据案件的具体事实与情节进行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诽谤罪赔偿标准是什么

诽谤罪的赔偿标准,并无全球统一且固定的数额,通常需经过全面评估和考量诸多因素后予以拟定。

其中主要涉及因素如诽谤行径诱发的实质性损害后果之严重程度、受害方所承受精神创伤与痛苦的深浅、加害者失责之程度及他们接受问责时涉及到的财政支付能力等等。在实际案件中,若受害者由于诽谤行径而产生了财务损失,例如声誉受损导致职业发展受阻、商业利益受损等,那么赔偿内容可能进一步涵盖直接经济损失的补偿环节。

然而就精神伤害赔偿部分而言,法院会依据具体案情进行斟酌判断,以期达到公正合理的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诽谤罪赔偿一般赔多少钱

关于诽谤罪所涉及到的赔偿金额并无固定的衡量准则,往往需要依据多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与精确评估。这些关键性的考量因素大致可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诽谤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程度,具体而言,即是损害了受害者的名誉尊严抑或是给其心理精神带来的创伤,以及对其工作生活及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等等;

其次,则是诽谤信息的传播范围及其持续的时长。一般而言,若诽谤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心理精神创伤,那么赔偿金额便有可能相对较高;而倘若诽谤行为对受害者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实质性的经济损失,亦需对此类损失给予相应的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诽谤案精神损失费无固定标准,需综合考量后果严重性、过失程度、行为形式及场所,及被害人精神伤害。若诽谤严重影响声誉,干扰工作生活,精神痛苦巨大,赔付或较高。具体金额由法院据案情裁定。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3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46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诽谤罪赔偿精神损失费多少钱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7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6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6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0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1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1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7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1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7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2****58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3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7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4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7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6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诽谤罪会给予精神损失费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故意捏造虚假事实并通过网络等渠道散布诋毁他人声誉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受害者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考虑侵权方过失、获利、承担责任能力、受害者精神损害程度及后果、侵权形式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诽谤造成精神损害怎么赔偿
2022年度精神损害赔偿参考标准规定,在民事权益受侵害时,应依据《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给予赔偿。若导致死亡,需支付死亡赔偿金;若致人残疾,需承担残疾赔偿责任;若未造成实际生命健康损害,也应支付精神抚慰金。此标准适用于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各类民事权益受侵害的情况。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6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诽谤罪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吗?
诽谤罪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的精神损失赔偿的金额是可以进行协商的,但若是双方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到当地人民法院通过诉讼解决。在诽谤发生之后,当事人还可以要求侵权者立即停止侵害,在进行赔礼道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诽谤侵害名誉权精神损害赔偿金是多少
以诽谤形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标准没有固定的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精神损害赔偿金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确定,若诽谤行为造成的特别严重的后果,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遭遇网络诽谤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吗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遭遇网络诽谤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对于网络诽谤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国家法律规定有着严格的规定。《民法通则》
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从中可以看出,行为人要承担四种民事责任:
一是停止侵害。不仅需要行为人自身停止继续实施侵害的行为,也需要发布诽谤信息的网络平台,采取措施停止侵害行为。
二是恢复名誉。由于诽谤信息制造者及网络信息平台,已经发布或传播了虚假信息,给被害人名誉造成损害,为被害人恢复名誉的唯一做法,就是在原有信息平台上,发布为被害人恢复名誉的公开声明,以正视听。
三是消除影响。即通过删除信息、屏蔽信息、剔除信息痕迹等方式,消除或避免诽谤信息内容的继续传播,防止对被害人负面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四是赔礼道歉。即捏造、发布及传播诽谤信息的责任主体,要在原发布或传播诽谤信息的网络平台上,通过发布文章等方式,向被害人公开赔礼道歉,弥补社会评价裂痕,赢得被害人的谅解。
五是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种类有两种,第一种是财产损害赔偿。虽然被害人的人格权或名誉权本身不是财产,不具有可以交换的经济利益,但此权利直接关系到公民或法人财产权的取得和丧失。因为,网络侵害名誉权会影响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益,如被害人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某种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遭受生产或经营的重大损失,受害人因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用和支出等,都属于财产损害的范围。所以,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引起的财产损失,侵权人就应当予以赔偿。
第二种是精神损害赔偿。网络诽谤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应包括被害人的名誉利益毁损及受害人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两部分。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的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予以救济,但当采取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就应当把名誉利益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
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获利的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害人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确定。当然,由于受害人身体情况不同,承受精神损害的能力也不同。因此,衡量精神损害程度,既要观察受害人的具体反应,又要根据行为人的行为状况予以确定。再者,根据我国目前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名誉权受到侵害,不能要求精神抚慰金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6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失责任判谁
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判定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不同责任分配形式,考虑侵权责任比例、不良影响、侵权方过失、经济承受能力及行为手段等因素。但若有特殊法律规定,则需遵循相关特殊规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辱骂并诽谤精神病人犯法吗
[律师回复]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杀人,必定要符合无限正当防卫的条件,如对方正在行凶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否则就是防卫过当。扩展资料: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看它是否具备正当防卫的五个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 一、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现实存在。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所不允许的,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为条件。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但是并非针对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例如贪污罪、渎职罪等等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一般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不法侵害应是由人实施的,对于动物的加害动作予以反击,原则上系紧急避险而非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如果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构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其主观上存在过失,且刑法上对此行为规定了过失罪的,那么就构成犯罪,否则就是意外事件。 二、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一般认为以不法侵害人开始着手实施侵害行为时开始,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且待其实施后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以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当合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的时候,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在财产性犯罪中,即使侵害行为已经构成既遂,但如果尚能及时挽回损失的,可以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 三、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前者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后者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 四、对象条件:针对侵害人防卫。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只能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而不能对其没有实行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如针对第三人进行防卫,则有可能构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卫亦或是紧急避难。无、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必须注意的是,并非超过必要限度的,都构成防卫过当,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当。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不会构成防卫过当。例如,甲欲对乙实施强奸,乙即使在防卫中将甲打死,也仍然属于正当防卫的范围。
侮辱诽谤破坏精神病人的名誉
[律师回复]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杀人,必定要符合无限正当防卫的条件,如对方正在行凶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否则就是防卫过当。扩展资料: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看它是否具备正当防卫的五个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
一、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现实存在。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所不允许的,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为条件。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但是并非针对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例如贪污罪、渎职罪等等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一般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不法侵害应是由人实施的,对于动物的加害动作予以反击,原则上系紧急避险而非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如果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构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其主观上存在过失,且刑法上对此行为规定了过失罪的,那么就构成犯罪,否则就是意外事件。
二、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一般认为以不法侵害人开始着手实施侵害行为时开始,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且待其实施后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以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当合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的时候,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在财产性犯罪中,即使侵害行为已经构成既遂,但如果尚能及时挽回损失的,可以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
三、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前者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后者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
四、对象条件:针对侵害人防卫。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只能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而不能对其没有实行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如针对第三人进行防卫,则有可能构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卫亦或是紧急避难。无、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必须注意的是,并非超过必要限度的,都构成防卫过当,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当。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不会构成防卫过当。例如,甲欲对乙实施强奸,乙即使在防卫中将甲打死,也仍然属于正当防卫的范围。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赔偿 > 诽谤罪赔偿精神损失费多少钱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