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成不作为犯罪的故意伤害罪之中,重点在于行为人对受害者承担特定的作为责任,具有能力执行却未履行,最终使受害者身体受到损害。普遍而言,倘若行为人根据法律规约、工作职责、过去行为等方面承受了预防受害者受伤害的责任,有意地拒绝执行这项义务,进而使受害者遭遇了故意伤害的后果,那么这种行为就有可能构成不作为形式的故意伤害罪。例如,家长对青少年子女具有监护之责,若明知孩子处於潜在危险环境中却未能提供保护和关爱,由此造成孩子受创,便可能触及此类犯罪。再如,由于自身先导性行为使得他人置于危险境地,诸如将他人推入河流却未进行援救,导致后者因此受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不作为犯构成的过失致人重伤罪怎样判断
不作为犯构成的过失致人重伤罪,需从以下方面判断。首先,行为人负有法律规定的作为义务,这种义务可能基于法律规定、职务要求、先前行为等。其次,行为人能够履行该义务,即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条件。最后,行为人因不作为导致他人重伤结果的发生,且行为人对该结果存在过失,即应当预见而未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例如,医生在值班时对患者的危急情况应当及时救治却消极不作为,导致患者重伤,若医生主观上存在过失,就可能构成此罪。总之,判断时要综合考虑义务来源、履行能力及因果关系等因素。
三、不作为犯构成的故意伤害罪如何量刑
不作为犯构成的故意伤害罪,量刑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因不作为导致他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被害人重伤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判断量刑时,需考量不作为者的行为能力、不作为与伤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度等因素。例如,负有特定救助义务的人,能救助而未救助导致他人重伤,其主观过错程度较重,量刑会相对较重。总之,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刑法规定来确定具体的量刑幅度,以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
故意伤害罪中,不作为形式的核心是行为人负有保护责任,能履行而未履行,致受害者受伤。若行为人基于法律、职责或先前行为负有防止伤害义务,故意不履行,致受害者受害,则可能构成此罪。如家长未保护子女免受伤害,或推人入河不救致其受害,均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