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什么时候被解除
取保候审在以下情形下解除:
其一,取保候审期限已到,依照法律,取保候审最长不超十二个月,期限届满后,执行机关需及时解除。
其二,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像案件经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未实施犯罪行为或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等情况。
其三,案件历经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已作出最终处理决定,比如法院判决生效后,取保候审措施就无需继续存在。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机关应作出解除决定,并及时告知被取保候审人和相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什么情况下保证金被没收
以下几种情形下,取保候审的保证金会被没收:
其一,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了取保候审期间需遵守的规定,像没经执行机关批准就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有变动却未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给执行机关等。
其二,在取保候审期间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那保证金必定会被没收。
其三,出现干扰证人作证或者毁灭、伪造证据、串供等妨碍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行为,保证金也会被没收。
保证金被没收后,可能会根据情节轻重将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或者逮捕等。
三、取保候审什么条件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取保候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强制性措施。
它的实施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首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会面临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处罚;
其次,如果他们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后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危害性;
再者,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身患严重疾病、丧失自主生活能力、正值孕期或者正处于哺乳期内的妇女,通过采取取保候审也能够避免对社会构成潜在威胁;
最后,对于那些羁押期限已经届满,而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的情况,也可以考虑采用取保候审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决定是否施行取保候审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提交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作为担保。
在担任保证人的过程中,他们有责任对被保证人遵守相关规定的行为施以有效监管和指导。
同时,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在此期间也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例如在接到执行机关的批准前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县城等地界范围。
当我们了解取保候审什么时候被解除后,还需关注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解除取保候审后案件是否还会继续侦查呢?实际上,解除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终结,若发现新的证据或情况,侦查机关仍可能继续侦查。另外,解除取保候审后保证金能否顺利退还也是大家关心的重点。退还保证金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相关规定等。若你对解除取保候审后续的案件方向、保证金退还等问题存在疑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