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劳动合同法第26条

帮助5人 3.5w浏览 #合同事务 匿名 2020-10-01 江苏徐州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平台优选法务
    平台优选法务
    79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法律意见】
    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制度,劳动合同的订立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享受权利、履行义务。但完整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不仅仅存在于劳动合同的存续期间,还包括先劳动合同义务和后劳动合同义务。
    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是合同法上的一个概念, 先合同义务,是指当事人为缔约而接触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各种说明、告知、注意及保护等义务。合同关系终止后,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应负有某种作为或义务,以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了善后事务,学理上称为后合同义务。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这一规定明确确定了合同的后合同义务。虽然劳动合同在性质上与合同法意义上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有着显著的区别,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成的一种协议,但基于公平的原则同样也存在着后合同义务。
    后劳动合同义务是劳动合同解除、终止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根椐法律规定或者原劳动合同的约定负有的作为或义务。对于用人单位不履行后合同义务的法律责任,
    首先,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未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责令改正并不是行政处罚的一种。责令改正的目的是纠正已发生违法行为,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使之恢复到合法的状态。对用人单位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的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要求用人单位在一定期限内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
    其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的违法行为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有关国家规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时,可享受一定的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而下岗失业人员要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首先就需要通过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证实自己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因此,如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可能会给劳动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享受自主创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造成阻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本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因此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损害的赔偿是指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而给劳动者造成的实际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赔偿是对劳动者实际损害的赔偿,既包括对劳动者直接损害的赔偿,也包括对其间接损害的赔偿。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全文
    14 2020-10-01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02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劳动合同法第26条
一键咨询
  •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5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5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6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8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0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2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6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2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0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3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2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2****60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7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8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7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2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4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8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3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6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2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8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3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2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8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7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3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8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3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8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8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7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4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5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8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3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4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6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1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0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7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4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2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4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2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2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3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7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0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8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沭阳134****218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4****562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52****533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倘若雇主试图规避自身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将劳动者个人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完全予以排斥或取消,这无疑严重背离了双方自愿签订劳动合同的初衷,也是对劳动者真实意愿的冒犯和侵害。只要存在通过欺诈手段、威胁或者其他不当行为强制要求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其所达成的书面劳动合同均属无效。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解读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深入解读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益,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将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第26条规定是什么意思?
劳动合同法,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为基本上在社会上所有人都会有机会签订劳动合同,关于合同法中的第26条规定了合同无效或者是部分无效的内容。那么关于劳动合同第26条规定是什么意思?
10w+浏览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第26条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是关于劳动合同无效以及部分无效的情形。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