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诽谤罪构成条件包括哪些2020最新

帮助5人 4.5w浏览 匿名 2020-10-04 四川凉山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关于诽谤罪构成条件包括哪些2020最新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诽谤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1、诽谤罪客体要件
    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诽谤罪客观要件
    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2) 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诽谤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 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3、诽谤罪主体要件
    诽谤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诽谤罪。
    4、诽谤罪主观要件
    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全文
    14 2020-10-04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3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诽谤罪构成条件包括哪些2020最新
一键咨询
  • 凉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0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1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7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7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6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成都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0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5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7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7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5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2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3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2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雅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4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3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2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雅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5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7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3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2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5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7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6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1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4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1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1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6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8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4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1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8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1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4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8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3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5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达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3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0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6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5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3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0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2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6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5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3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4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4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3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苏州152****410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77****763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5****582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诽谤罪要件包括了哪些?
1、客体上,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2、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上,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4、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诽谤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1.宗旨:
本法规旨在建立并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同时全方位保护广大公民、法人以及其它各类合法组织的权益,以此来规范和确保公安机关及其所属的人民警察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其在治安管理方面的神圣职责。
2.深远影响: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赋予了各级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领域内的处罚权力,明确规定了针对各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依据。
其次,该法规还为公安机关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制定了详尽的程序规则。
特别是在处罚程序这一章节中,《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处理治安案件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各项程序性规定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诽谤罪的对象包括哪些,该如何认定诽谤罪
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除了这些都可以。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被人辱骂导致精神病复发构成犯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当涉及到精神病人犯罪行为时,我们需要理解其所涵盖的两个方面:
即,处于精神疾病发作状态下的精神病患者实施的犯罪行为以及正常个体在突发状况下产生的精神病症状时的犯罪行为。
由于精神病人犯罪与普通公民犯罪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和差异,他们被视为自然人的特殊犯罪主体。
法定程序,则是指具备法定资质的精神病鉴定机构,接受司法机关、社会组织或犯罪者亲属、监护人的授权委托,按照特定的规定和程序进行鉴定,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得到委托人提供且经过司法机关核实确认之后,这些材料将成为人民法院在定罪量刑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唯一的依据。
拥有裁判权的人民法院仍然必须依法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证据、情节等多个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此外,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精神病人的亲属、监护人,他们可能会以犯罪者患有精神疾病、曾经患有精神疾病、有家族精神疾病史、曾经怀疑或治疗过精神疾病等理由,请求乡村、街道以及社会组织和邻里提供证言,证明犯罪者在犯罪时正处于精神疾病发作期,试图以此来寻求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刑事处罚。
在此,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任何未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证明,因其缺乏法律效力,都不应该予以采纳。
对于此类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我们依然要坚持依法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诽谤起诉书内容包括什么?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滥用股东权利构成犯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通常情形下,对于股东滥用其法定权利并不构成明确的犯罪行为,如果因此而致使了相应的损失,那么当事人必须要对这些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在个别情况中,尤其是当这种滥权行为达到了相当程度时,就可能会触犯相关的刑法条款,从而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并将面临相应的刑事追责。
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所有的公司股东都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合法地行使他们作为股东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也不能够滥用这些权利去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
同样,股东们也不能滥用公司法人的独立地位以及股东的有限责任来损害公司债权人的权益。
如果公司股东滥用其股东权利给公司或其他股东带来了损失,那么他们必须依法承担起赔偿责任。
另外,如果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的独立地位以及股东的有限责任,以逃避债务,并且严重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那么他们还需要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起连带责任。
最后,如果有人利用公司的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那么将会被吊销营业执照。
如果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并且构成了犯罪行为,那么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百一十三条??
利用公司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百一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诽谤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诽谤罪客观要件: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语言侮辱他人造成精神伤害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回复] 解析:
法律明确规定,语言暴力是一种违法行径,言语上的伤害也被视为违法行为,甚至在严重情况下会构成对他人的恶意毁损名誉。
对于辱骂他人的行为,除非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否则并不构成犯罪;
然而,如果这种恶行情节较为轻微,则不会被视为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暴力同样可以被视为家庭暴力的一部分。
语言暴力,即通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具有侮辱性质的言辞,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受侵犯和损害,这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
而家庭暴力,则是指家庭成员之间采用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频繁的谩骂、恐吓等手段进行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道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版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权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10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诽谤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1、客体上,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2、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上,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4、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分家时承包地如何分割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农村地区的分家过程中,土地分配通常按照家庭成员的数量来确定。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地区,责任地的划分则以家庭的人口总数为依据。
在进行土地分配前,需要对家庭所拥有的所有田地进行测量或计算,以便了解整个家庭的土地资源状况。
随后,根据每个家庭成员的数量,计算出各家庭分家后应得到的田地面积份额。
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质量的田地之间的搭配问题,并对这些土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对于自留地的分配也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
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第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
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法相应延长。
国家所有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可以由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依法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承包经营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交通肇事离开后又返回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在确定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判定标准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明知已发生交通事故的场合下,仍驾驶车辆或丢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
其次,当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认并无任何责任时,选择驾驶车辆远离事故现场;
此外,若交通事故当事人存在酒后驾驶以及无证驾驶等嫌疑,且在报警后无视听从等待处理的事项,选择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再折返回来;
或者虽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却未进行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亦或是在将受伤人员送至医院后,为伤者或家属留下虚假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后便自行离去;
还有就是在接受调查过程中,交通事故当事人选择逃避;
最后,尽管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了现场,且并不承认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但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应该知晓发生交通事故这一事实。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失。
既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涵盖过于自信的过失。
而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过失,主要是针对行为人对于事故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既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能是过失,这并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
然而,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对于其行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持有故意的心态,那么这种行为就应当被归类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以及其他相关犯罪,而非交通肇事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